
今年以來,我市對臺工作圍繞兩岸關系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目標,結合天水實際,大力加強對臺招商引資,不斷拓寬對臺交流領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是對臺宣傳有亮點。今年以來,市臺辦上報宣傳稿件100多篇,省臺辦網站采用宣傳稿件26條,有13篇被中國臺灣網轉載采用。在市委黨校的主體班和統戰班上,進行了臺海形勢專題講座。舉辦“首屆中學生涉臺知識競賽天水選拔賽”,對我市564所中學(不含職業學校)的22.8萬名中學生進行了一次涉臺知識普及教育活動。“海峽兩岸共祭”活動中,包括中央電視臺,中天電視臺等兩岸三地30多家主流媒體對此次活動進行了宣傳報道,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二是對臺交流有提升。我市先后共組織了十七個團、67人次赴臺交流。精心組織的兩個伏羲文化交流團,促成和實現了首次海峽兩岸共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活動。包括郁慕明、林豐正等臺灣政要在內的共18個團437人次來我市進行尋根祭祖、項目考察、商務洽談等活動。完成申請書,基地設立、運作可行性論證報告及發展規劃,申報我市伏羲廟為全國“對臺交流基地”,目前國臺辦正在審批。

三是對臺經貿有成效。經過牽線搭橋、招商引資,有8家臺資企業先后落戶我市,近年共建成了43家臺屬民營企業,總投資1億多元人民幣,同時深入實地調研,積極協調解決臺資企業租期延長、擴大規模、培訓中心建設等困難。天水華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九個商務團,先后赴臺開展集成電路封裝產能擴大合作、技術交流研討、新產品開發、設備采購等活動,促成了一批項目的簽約。

四是對臺工作有層次。創新開展海峽兩岸共祭伏羲活動提升了我市對臺工作整體水平。經國務院臺辦同意,3月,先期組團赴臺銜接溝通,成立“兩岸共祭”工作部,兩地分別舉行了恭送接駕伏羲圣像儀式,6月22日,臺灣嘉義市大天宮祭祀伏羲大典與天水現場同時開幕,兩地近萬名民眾參與活動,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黃敏惠等臺灣政要出席共祭。通過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交流基金會捐贈活動,意向確定基金會為今后舉辦海峽兩岸公祭伏羲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并將借助“金門論壇”,邀請世界華人和華人團體代表在天水舉辦文化論壇,把天水打造成全球華人尋根祭祖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