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絲綢之路經濟帶
天水段“6873”交通突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天政辦發〔2015〕52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駐市各有關單位:
《絲綢之路經濟帶天水段“6873”交通突破行動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第4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5年4月28日
絲綢之路經濟帶天水段
“6873”交通突破行動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和省委省政府印發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6873”交通突破行動實施方案》精神,加快推進我市扶貧攻堅和小康社會建設進程,積極構建“便捷、安全、經濟、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市委、市政府決定,從2015年起,用6年時間,舉全市之力開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天水段交通突破行動。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發展現狀
“十二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快發展,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截止2014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04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8公里,一、二級公路467公里,三級公路886公里,四級公路8102公里。市縣之間實現了二級公路連接,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4個縣區通了高速公路。全市所有鄉鎮和74.5%的建制村通了瀝青(水泥)路。公路密度由“十一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70.3公里提高到72.5公里。全市鐵路運營里程238公里,寶雞至蘭州鐵路客運專線天水段正在建設,預計2017年建成投入運營,天水至平涼鐵路天水段2015年底有望建成。天水機場現已開通天水至西安、重慶、天津、大連等航線。交通運輸體系的不斷完善,改善了人民群眾的出行條件,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撐。但是,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交通互聯互通的要求相比,我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差距,主要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不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化程度低;干線公路“斷頭路”和“瓶頸路”較多,農村公路通而不暢,抗災能力弱;城鄉客運發展緩慢,現代物流業處于起步階段;鐵路在天水境內尚未形成聯網,不能發揮運輸集散作用;民航通航點少,運輸量微乎其微。全市交通體系建設還處于打通通道和完善路網的艱難攻堅時期,建設任務仍然十分繁重。
二、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扶貧攻堅及我省“3341”項目工程、“1236”扶貧攻堅行動等重大戰略部署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6873”交通突破行動實施方案》,按照攻堅突破、提速升位、互聯互通的總體要求,立足天水作為甘肅東部橋頭堡和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承東啟西的戰略定位,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堅持基礎優先的戰略取向,以建設公路、鐵路、民航骨干網絡為重點,加快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干線公路、農村公路、主要出口公路、旅游交通網絡和高速鐵路、普速鐵路、機場建設,著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化和現代化,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努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天水段立體交通樞紐,為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實現與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供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
(二)建設目標
集中力量開展“6873”交通突破行動,即:從2015年起用6年時間,完成投資800億元以上(公路建設503億元、鐵路建設263億元、民航建設30億元、道路運輸樞紐場站建設34億元),建成公路、鐵路7000公里以上(公路6722公里、鐵路303公里),實現全市對內對外公路暢通、鐵路連通、航路廣通3大突破,從根本上解決交通發展不足的問題。
——公路暢通突破目標。全市主要干線公路基本建成,實現縣縣通高速、鄉鎮通國省道、村村通瀝青(水泥)路、出口公路暢通。
——鐵路連通突破目標。建成貫穿絲綢之路經濟帶天水段的高速鐵路,構建天水市鐵路網“十”字形格局,形成完善的快速鐵路運輸通道、現代物流運輸通道、文化傳承旅游運輸通道、保障有力的安全運輸通道。
——航路廣通突破目標。按4C級標準遷建天水軍民合用機場,向東開通至西安、大連、天津、上海航線,向南開通至重慶、成都、深圳航線,向西開通至蘭州、烏魯木齊航線,向北開通至北京、銀川、包頭航線。
(三)主要任務
1.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通道建設
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歷史機遇,超前謀劃,加快建設運輸通道重大交通項目。
(1)公路暢通建設任務。圍繞“縣縣通高速、鄉鎮通國省道、村村通瀝青(水泥)路、打通出口路”的目標,集中實施一批公路建設項目,加快全市公路網建設。到2020年,建成公路總里程672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4公里、普通國省道1062公里(普通國道210公里,普通省道852公里)、其他公路277公里(戰備公路193公里,旅游公路84公里)、農村公路5129公里(農村公路通暢工程3029公里、路網改造工程2100公里)。
——高速公路。加快實施G7011十堰—天水高速天水段、 G8513平涼—綿陽高速天水段項目建設;開工建設S25靜寧—天水高速張家川至天水段、S03天水繞城高速G30秦州區改線段項目;積極推進S35景泰—禮縣高速公路天水段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努力建成“兩橫三縱”的雙“井”字型和繞城高速公路主骨架,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目標。
——普通國省道。重點推進G310連云港—共和公路秦州至甘谷至武山段,G247景泰—昭通公路徐家店至十字路段,麥積區潘集寨至溫泉段高等級公路,S221涇源—石槽溝公路蓮花至石槽溝段,S325張家—甘谷公路甘谷至渭南鎮至麥積段、黃家坪至楊河段等瓶頸路和斷頭路建設;積極實施S323隴縣—榜羅公路長寧至榜羅段,S218隆德—兩當公路黃家坪至前川段,S208馬營—馬街公路洛門至漆家峴段,S326武山—碌曲公路鴛鴦鎮至新寺鎮段,S531秦州區玉泉鎮至中梁(機場道路),S536禮辛—謝家灣公路,S529清水—社棠公路,S533娘娘壩—秦嶺公路,S304安口—甘谷公路秦安至甘谷段,S225三營—鎖龍公路武山至楊家峴段,S222西吉—燕子砭公路通渭至甘谷段,S218隆德—兩當公路龍山鎮至白駝鎮段等調整新增普通國省道建設,努力實現“鄉鎮通國省道”目標。優先支持旅游區、產業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干線公路網斷頭路、出口路、產業路、資源路、旅游路和連接線建設,繼續同步實施危橋、涵洞、安全防護等路網結構改造工程,不斷提高公路的抗災能力和安全水平。
——農村公路。繼續貫徹落實“1236”扶貧攻堅行動和“雙聯”行動,實施農村公路通暢工程三年大會戰,到2016年實現100%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加快推進“三路一危”(斷頭路、瓶頸路、年久失修路以及危橋)改造;加快完善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積極推動具備條件的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大力發展農村客運,為群眾出行提供安全便捷的公路運輸服務,切實解決群眾出行難、乘車難的問題。
——主要出口路。依托“縣縣通高速公路”工程和“鄉鎮通國省道”工程,加快推進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道出口公路建設。暢通連接陜西、四川的公路運輸大通道,到2020年,新增省際主要出口2個,市際主要出口9個。
——旅游公路。積極實施S218隆德—兩當公路馬跑泉鎮至甘泉鎮段、麥積鎮至黃家坪段,麥積區甘泉鎮至秦州區娘娘壩段的旅游公路建設項目。
(2)鐵路連通建設任務。到2020年,建成鐵路303公里,其中高速鐵路163公里,普速鐵路140公里。開通天水至蘭州“麥積山號”和天水至西安“天水號”旅游專列,推進天水旅游經濟發展。
——高速鐵路。確保在建的寶雞—蘭州客運專線項目順利建成投運;積極推進蘭州—天水—漢中城際鐵路的前期工作。
——普速鐵路。加快在建的天水—平涼鐵路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天水—平涼鐵路南延線項目前期工作。
(3)航路廣通建設任務。按4C級標準遷建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預留4D級標準建設條件,爭取開通天水至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蘭州、烏魯木齊、銀川、包頭等航線。
2.加快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建設
緊密結合省內交通走廊布局和城市空間定位,統籌考慮區域級公路運輸樞紐和鐵路、民航運輸站場布局,加強各種運輸方式之間以及與城市交通的有序銜接,積極構建多種交通方式相互協調、與周邊省市聯系便捷的對外交通體系,努力形成聯通內外、安全暢通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進一步發揮天水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承東啟西的交通區位優勢,全面加快推進天水國家級公路運輸樞紐建設。
3.加快現代交通物流設施建設
統籌考慮物流樞紐布局,加快貨運裝備升級,著力優化貨運結構,突出公路在貨運中靈活、高效的特點,提升運輸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促進交通運輸業與現代物流業的一體化發展。一是加快發展多式聯運裝備,通過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等運輸方式優化貨運組織方式;二是通過建立城市綠色貨運配送體系、完善農村物流網絡、發展“多站合一”的農村物流服務模式,推進城鄉物流發展;三是通過積極培育大型綜合物流企業以及引導中小型貨運企業依托物流平臺、節點融入現代物流體系,增強物流企業發展活力。
(四)任務分工
按照省政府《關于搶抓機遇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甘政發〔2014〕68號)和《關于加快全省公路建設的意見》(甘政發〔2014〕105號)精神,市發改委協調省發改委、蘭州鐵路局、省民航機場管理局做好鐵路和機場的建設;市交通運輸局負責地方高速公路和普通省道建設,并協調省交通運輸廳做好國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國道建設;縣區政府負責農村公路建設。市直各相關部門根據責任分工做好項目前期、財政資金支持、土地供應及征地拆遷等工作。具體任務分解如下表:
(五)預期效果
通過實施“6873”交通突破行動,到2020年達到“一個基本,兩個全面”:
——交通運輸骨干網絡基本形成。初步形成“兩橫二縱”高速公路主骨架以及“十”字形鐵路網主骨架,所有縣區以高速公路連通,主要出口暢通,橫跨東西、縱穿南北的交通走廊實現貫通,農村道路全面硬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更加完善,各種運輸方式銜接更加順暢,承東啟西、互聯互通的綜合能力有效提升,跨省對接陜西,省內連接省會蘭州、溝通周邊市縣,市內通達城鄉,村鎮路網通暢,立體化、開放式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形成,實現全市暢通、內部聯通、外部貫通。
——交通服務各層級戰略的能力全面提升。交通運輸在促進我市與“一帶一路”沿線省市寬領域多層次交流合作、服務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升我市對外開放水平、構建全省向東承接輻射隴東南的重要門戶等方面的支撐能力全面提升。
——交通支撐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全面增強。交通對拉動工業經濟投資、提升商貿旅游水平及改善民生、扶貧攻堅等方面的保障支撐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交通網絡對促進經濟、文化、生態三大平臺及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引導作用全面增強,交通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交通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因素得以突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6873”交通突破行動協調推進領導機構,加強對交通突破行動涉及項目前期及建設中政策措施和階段性重點工作任務的研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全市交通突破行動重大項目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專門負責“6873”交通突破行動任務的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和考核考評等工作。同時,設公路和鐵路、民航建設兩個指揮部,公路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交通運輸局,鐵路、民航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分別負責全市公路和鐵路、民航建設。各縣區政府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充分調動各縣區、各部門乃至全社會的積極性,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同心協力加快推進全市交通建設的強大合力。
(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深化公路建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按照“劃分建設事權、明確責任主體”的原則,市交通運輸局負責協調省交通運輸廳做好國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國道建設,以及地方高速公路和二級以上普通省道建設;縣區政府負責農村公路建設和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建設的征地拆遷工作,參與普通省道三級公路建設。有條件的公路項目采用自建自管、代建制、設計施工總承包等模式建設。凡符合開放條件的公路、橋梁、隧道、運輸樞紐、物流園區等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均鼓勵社會資本以獨資、合資、控股、參股、建設—經營—轉讓+設計—采購—施工(BOT+EPC)、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融資方式建設運營。積極推進“高速公路養護市場化、國省干線公路養護專業化、農村公路養護社會化”體制機制改革。
(三)加快前期工作
全面實行項目前期審批工作部門負責制,發改、交通、國土、規劃、環保、水務、林業等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跟蹤辦理好項目的前期工作。各縣區要做好所屬區域內重點項目前置性手續的辦理。屬于國家、省級審批的項目,由各部門確定專人到國家、省上對口部門進行跟蹤銜接,直至完成審批;屬于市級審批的項目,相關部門要實行“綠色通道”政策,并行工作、強力推進、特事急辦,加快審批進度。建立動態項目庫,全面、及時、準確了解和掌握項目建設進展,切實做好項目的跟蹤管理、跟進推進和考核評估工作。
(四)強化資金支持
建立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籌資的公路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多渠道籌措建設和維護資金。積極爭取國家、省上政策支持,將更多的項目納入國家、省上層面規劃,爭取國家、省上更多的資金支持。市縣財政資金通過預算安排、地方政府債券等,加大對交通項目的資本金補助。從2016年起,市級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專項資金,用于農村公路建設;縣區財政也要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要充分發揮市交通建設融資實體的作用,利用財政補助資金、交通運輸廳補助資金和優良路產作為融資資本,盤活融資能力,為公路建設提供持續穩定的資金保證。
(五)加強質量監管
強化質量控制,嚴格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監理制”四項建設制度,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的要求,加強系統超前規劃和項目勘察設計質量、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和交(竣)工驗收工作。完善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和質量保證體系。建立健全質量監督機構,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實現建設項目質量監督全覆蓋。全面推行“代建制”和“設計施工總承包”等管理模式,建立標準化設計施工管理長效機制,充分利用信用評價手段,完善從業單位信用評價體系。強化質量考核,明確政府及相關部門、從業單位質量責任,嚴格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制度。嚴格落實環保“三同時”制度、環境監理制度和相關環保要求,加強項目施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著力打造綠色交通走廊。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切實抓好項目決策、招標投標、工程變更、資金管理、物資采購等重點環節廉政風險排查和治理。強化對項目的審計監督,有效防止和杜絕腐敗行為的發生。
(六)嚴格目標考核
市政府與相關市直部門、各縣區政府簽訂絲綢之路經濟帶天水段“6873”交通突破行動目標責任書,每年年終對相關部門和各縣區建設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市政府對相關部門、各縣區年度目標管理考核綜合評價,確保按期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絲綢之路經濟帶天水段“6873”
交通突破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名單
為切實加強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天水段“6873”交通突破行動的組織領導,加快推動全市交通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經市政府研究決定,成立絲綢之路經濟帶天水段“6873”交通突破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為:
組 長:張明泰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副組長:汪杰剛 市政府副秘書長
米萬平 市政府副秘書長
成 員:楊永暉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楊文元 市發展改革委主任
曹小明 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
張棟梁 市財政局局長
唐宏偉 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張永剛 市環保局局長
劉文璽 市建設局局長
薄海明 市水務局局長
逯國文 市農業局局長
王學鋒 市林業局局長
仙松濤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
胡敬東 市審計局副局長
王宏偉 市質監局局長
崔玉軍 市安監局局長
周 全 市政府法制辦主任
楊 帆 市政府金融辦主任
談啟明 市規劃局局長
孫 曉 市畜牧局局長
王天錄 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王平子 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組織實施“6873”交通突破行動;研究落實國家和省上關于交通建設方面的政策;安排部署重點工作任務,研究解決全局性重大問題。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公路、鐵路民航兩個建設指揮部。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市交通運輸局王平子兼任,副主任由市發展改革委王天錄兼任。辦公室設綜合管理、前期推進、資金協調、征地拆遷、環境保護5個專項工作組,組長分別由領導小組相應成員單位擔任。
公路建設指揮部設在市交通運輸局,楊永暉同志兼任總指揮。鐵路民航建設指揮部設在市發展改革委,楊文元同志兼任總指揮。各指揮部分別負責組織推進全市公路、鐵路、民航機場建設任務,研究解決本領域工程建設中的具體問題。
領導小組成員如有變動,報請組長同意后,由成員單位接任工作的同志替補,不另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