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藍天碧水 共建生態家園
——天水市第六次黨代會以來全市環保工作綜述

(市委書記王銳,市委副書記、市長楊維俊調研空氣質量監測點周邊環境整治情況)
天水市第六次黨代會以來,我市環境保護工作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線,以污染減排為核心,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安全、寧靜、生態五大環保工程,全市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天水藉河風情線)
現在的清水縣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更像是一個大花園,四周布滿精致的綠化景觀。經過一系列的污水處理程序之后,在排放口一股清澈透明的水排了出來,聞不到一點異味。清水縣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是于2013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設計最大日處理能力1.3萬平方米,污水處理后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
同樣,在大唐甘谷發電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藍色鋼梁并且正常運行的脫硝島,脫硝島后面是兩座高大的圓柱形脫硫吸收塔。脫硝改造工程降低了出口二氧化硫排放濃度,減少了出口煙塵排放量,有效改善了周邊環境質量。

(清水縣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
市第六次黨代會以來,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天水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天水市污染減排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等文件,與各縣區政府簽訂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綜合運用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三大減排措施,推動污染減排深入開展。2011年以來,全市完成重點減排項目334個,共淘汰落后產能和關閉土小企業項目57項,累計淘汰落后水泥130萬噸、巖棉15萬噸、冶煉14.8萬噸、煉焦6.6萬噸、化工2.5萬噸、酒精2萬噸、造紙1.35萬噸、醫藥玻璃1.2萬噸、實心磚9500萬塊、印染14000萬米、制革237.8萬標張。在全市16家國控源和4家重點企業共安裝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57臺(套);2013年開始,在全市136家重點排污單位開展了排污許可證發放工作,進一步強化污染物排放量控制;2015年我市先后完成了大唐甘谷發電廠、甘谷祁連山水泥公司、天水祁連山水泥公司脫硝改造工程等重點污染防治項目;開展了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對全市機動車檢測了尾氣并核發了環保標志,加大了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力度;加強了水污染防治工作,各縣區城市污水處理廠陸續建成投運,全市設計日處理能力達到17.6萬噸,實際處理量達到8.6萬噸;以渭河及其主要支流為重點,我市與寶雞市、楊凌市、咸陽市、西安市、渭南市及定西市等六市一區政府簽訂了框架協議,建立了聯動機制,有效控制了水環境污染。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綿驛鄉生態風光)
五年來,我市新增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省級生態鄉鎮22個、生態村19個,市級生態鄉鎮25個、生態村28個。一系列環境保護措施的有效實施,極大地提升了我市環境質量——天更藍、水更碧的龍城天水,在日益清新的空氣下,持續保持者“隴上江南”的魅力。

(曲溪風景區)

(天水城區)

(麥積山風光)

(麥積區碧玉溝)

(天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