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捐資助學 多項科研成果造福隴原
天水籍退休教授不遺余力助家鄉發展
蘭州晚報報道(記者曾梧桐)10月22日,記者從蘭州隴臺生物化工應用科技研究院獲悉,為了表達對家鄉甘肅的熱愛和依戀,多年來,臺灣東吳大學教授毛玉麟先生自掏腰包近百萬元,用于家鄉校舍捐建和貧困學生的資助。同時,他還情牽家鄉經濟發展建設,一心想讓自己的數十項研究發明及新型專利技術助力甘肅發展。
1 退休教授出資近百萬 捐建校舍資助貧困生
據蘭州隴臺生物化工應用科技研究院負責人張釗銘介紹,今年70多歲的毛玉麟先生家鄉在甘肅天水,退休前是臺灣東吳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釗銘稱,1993年以來,毛玉麟先生以父親毛君強的名義,給天水市麥積區中灘毛家莊小學捐款13萬元,修建教室526平方米,1994年9月13日順利建設落成。1995年,他以母親鄧清瑩女士的名義,給天水市秦城區解放路第一小學捐款25.1萬元,修建了德模紀念圖書館,1996年8月19日竣工。1995年,他給蘭州市圖書館捐款10萬元,設立了王鷺洲圖書專柜,以紀念去世的舅爺。同時,他與天水市教育局達成助學協議,連續10年進行捐助活動,每年幫助200個貧困小學生。另外,他還在天水師范設立了獎學金。2010年8月,為了協助甘肅省政府推動循環經濟工作,他出資30多萬元購買了世界相關國家有關循環經濟的資料,整理成光盤捐贈給了政府部門。
2 多項科研成果助力家鄉發展
張釗銘告訴記者,毛玉麟先生一直牽掛著家鄉甘肅的發展建設。為了讓自己的多項科研成果對家鄉經濟建設有所幫助,他先后聯系蘭州的親戚,牽頭組建了蘭州隴臺生物化工應用科技研究院并擔任院長。他聯絡東吳大學技術團隊與美國有關專家,邀請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甘肅省化工研究院與中石化研究院蘭州化工研究中心專家、教授加盟。
張釗銘稱,多年前,毛玉麟和他的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了植物抗菌素,國家農業部曾建議毛教授將該成果用于飼料添加劑,以解決肉食安全問題。經過5年的實驗,毛教授和他的科研團隊除了研發出30多種飼料添加劑,還摸索出了一整套科學有效的全程飼養方法。經相關權威機構所做的第三方驗證,采取該種技術方法可讓傳統喂豬的成本價降低20%左右,純利潤達到25%-50%,豬的成活率由80%以下提高到了98%以上,成豬的育肥時間由原來的210天左右縮短到了150天左右(即由20公斤體重成長到125公斤屠宰要求重量)。
另外,該植物抗菌素(植物添加劑)用于雞、鴨、鵝與水產類的飼養,均有非常好的效果。用于蛋雞,所產雞蛋的膽固醇含量可以降低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