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點贊新生代進城務工者
——談電影《天水來的姑娘》
張家昌

(《天水來的姑娘》劇照)
進城務工人員,是伴隨改革開放而產生、壯大的一個群體。對于城市經濟發展、農村脫貧攻堅、社會轉型進步的巨大貢獻,使得這一群體成為創造當代中國歷史的一支引人注目的生力軍。然而,對于這支目前人數已達到2.8億的群體,特別是對其中已占近50%的80后新生代,影視作品的關注度卻還很不夠。我省更是這樣。從這個意義上說,甘肅第一部反映勞務輸轉工作和進城務工人員打拼生活、也是國內尚不多見的聚焦新生代進城務工人員的電影故事片《天水來的姑娘》的上映,可謂空谷足音。
這部由央視電影頻道和我省聯合出品、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的獻禮影片,以改革開放以來我省適應脫貧攻堅需要,開展勞務輸轉工作,組織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增收為題材背景,講述了新生代進城務工女青年宋小葵等幾個“天水白娃娃”,走出家鄉,懷揣致富、創業的夢想,進入京城經歷挫折和磨煉,一步步融入都市生活和創業潮流的故事。
影片中宋小葵們的父輩,有不少人就是進城務工者。然而作為接續進城的新生代,這個“天水白娃娃”群除了需要重復上代人體認城鄉差異、適應城市生活的經驗外,更有著上代人無可比擬的新的特質。這表現在文化知識基礎、社會信息眼界、自身成長經歷乃至人生目標、價值追求等多個方面和層面,比如掌握務工技術快,適應現代生活易,任勞卻難以任怨,吃苦也樂享休閑,也聽從指令卻更愛獨立思考,也承認機遇命運但勇于表達感受,特別是不囿于現狀而敢于夢想、敢于追求人生價值等。這就有了宋小葵作為小保姆與雇主的親怨離聚和作為創業帶頭人的酸甜苦辣,有了金玲以孝道侍候馬奶奶卻招來了馬奶奶兒子們的誤解,有了吳倩尋求都市優裕生活夢卻輕信受騙,也有了這個“白娃娃”群在實踐中齊心推出自己設計的APP,推進家政服務跨上新臺階,并致力回饋家鄉……曲折跌宕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旋律,震撼心靈的節奏,沁人心脾的清新風格,影片以審美化的審視與審美化的創造,展現了走出家鄉的隴原兒女在順逆交加、悲喜交融的現代都市生活洗禮中的成長、成熟,表達了對新生代進城務工者青春、矯健身影的禮贊。片中一號人物、女主角宋小葵美麗、善良、勤快、樸直、好學習、敢夢想、勇于設計全新命運的品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為了準確把握影片故事的時代、歷史經緯,使作品更加具有現實主義品格,一方面,影片在著力塑造主要人物宋小葵的同時,也注意以相當多的筆墨刻畫金玲、吳倩以至劉君等人物。他們言行性格、生活態度、務工經歷的不同點和他們都是來自甘肅天水、進京就業發展、走向初步成功的共同點的結合,使觀眾看到了一個“天水白娃娃”群、一個新生代進城務工者群的生機勃勃、鮮活可愛的群像,看到了這一群體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是怎樣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這條道路又是怎樣見證他們跋涉坎坷、一步步走向遠方。影片還把目光進一步放開,再現了作為“天水白娃娃”的娘家的“隴原家政服務中心北京分部”及董老師對宋小葵們就業創業的溫馨扶持和引導,從一個側面對忙碌在全國各地的扶貧勞務輸轉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給予了熱情褒揚。另一方面,影片把宋小葵們進入的京城既作為她們人生轉折的新環境,又作為她們所生活的時代、社會的縮影,以宋小葵們的生活場、奮斗場為主,同時著意掃描了那里社會生活的多個側面,駁雜的生活本真,百態的人物本色,使作品擁有即時的現實感和濃重的地氣感,又透露出生活的主流與走向,從而與觀眾呼應一份真實、一份溫暖和鼓舞。
“低成本、正能量,小人物、大情懷”,我想,這部從內容到形式認真實踐“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要求的影片《天水來的姑娘》,是當得起省內外影評界和觀眾的如是好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