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我市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緊緊圍繞鄉村產業振興和脫貧攻堅,深入實施科技興農、人才強農和創新驅動戰略,大力開展科技培訓、技術交流和新技術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及農業科研項目申報實施,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為推進全市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構建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基層農技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不斷拓展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相繼建成了天水國家小麥改良分中心、國家蘋果產業技術體系天水綜合試驗站、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天水試驗站、甘肅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清水中藥材試驗站、甘肅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水市現代農業創新中心等一批國家、省、市級創新基地,為農業農村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搭建平臺,基本形成市、縣、鄉(鎮)三級農技推廣服務網絡,全市現有農業科研院所2所、農業職業院校2所、農技推廣服務機構319個,其中市級12個、縣區級79個、鄉鎮級228個。
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加強農技人才培養和農業干部教育培訓,實施農業專業技術人員遠程知識更新工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選派科技特派員1125名、“三區”人才424名,舉辦各類培訓班1.3萬期,培訓農民88.71萬人次,其中培育高素質農民13608人,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戶一個“科技明白人”全覆蓋培訓7.42萬人,全市現有農業科技人才8092人,農村實用人才57748人,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現代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
強化先進技術示范引領。累計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3794個(項、臺),其中農作物新品種3110個(系),建立試驗示范基地1167個,試驗示范面積333.39萬畝,選育出具有知識產權的農作物新品種49個。實施農業科技項目220項,投入資金3995.5萬元,其中省級以上科技項目27項,資金789萬元,取得市級以上農業科技成果210項。開展“千名農業科技人員服務農業生產助推脫貧攻堅”等系列活動,組建市、縣區級產業專家組45個,選聘產業發展指導員1777人,建立了覆蓋101173戶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搭建了“311”農業科技支撐服務平臺,促進農業科技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助推脫貧攻堅。
推進農業技術交流協作。堅持雙輪驅動,統籌市內外創新資源,推動建立雙邊、多邊重點領域的農業科技創新合作,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肅農業大學和省農科院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的交流協作關系。先后邀請38所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152名專家學者來我市開展知識講座59場次,交流研討120次,技術指導160次。組織我市424名中級以上專家外出學習交流研討,進一步開闊了農業科技人員的視野,拓寬了創新領域,提高了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