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就產業振興路 高揚風帆再起航
——天水特色農業發展綜述
近年來,天水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產業興旺、穩定脫貧、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4+2”農業產業振興行動,推動特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截止2020年,全市果品、蔬菜、中藥材基地面積分別為350.3萬畝、136.4萬畝、50萬畝,產量分別達到360.2萬噸、395.3萬噸、11.5萬噸,綜合產值分別為140.4億元、130億元、44.52億元;畜牧產業綜合產值101億元;鄉村旅游收入達到7.5億元,主產區特色農業產業收入占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達80%以上,成為當前農村群眾致富增收的最重要渠道。
一是加強基地建設,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堅持政府引導、經營主體建設、市場運作,建成了以渭河流域南北淺山區花牛蘋果、葫蘆河流域鮮食蜜桃、秦州藉河流域大櫻桃等為主的六大果品基地;以武山、甘谷渭河川道設施蔬菜,秦州、麥積兩區遠郊“菜籃子”等為主的“四大”蔬菜規模化基地;以生豬、蛋(肉)雞、肉(奶)牛等為主的六大畜牧產業基地;以渭北道地中藥材、渭南資源類中藥材等為主的“四大”中藥材基地;以休閑觀光園區、美麗休閑鄉村等為主的“四大”鄉村旅游基地。武山縣、甘谷縣成為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甘谷縣、麥積區成為全省現代畜牧生豬產業示范縣、蛋肉雞產業示范縣,張家川縣、清水縣被列為全省肉牛產業大縣。
二是培育經營主體,示范效應不斷顯現。堅持引進和自建相結合,培育發展了一批上聯市場、下聯基地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576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3家、省級63家,眾興菌業公司成為天水首家上市融資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市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分別達到9144家、1243家、148家。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引導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向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區集聚,打造了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聚集農業龍頭企業36家,核心區面積5萬畝,輻射面積12萬畝,帶動農戶130萬戶。麥積區創建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秦安縣安伏鎮創建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麥積區花牛蘋果入圍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秦安縣、武山縣創建為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麥積區花牛蘋果產業園、武山縣蔬菜科技園區晉升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三是發展加工企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聚集農業要素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優化供應鏈、構建利益鏈,統籌推進特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培育出了眾興菌業、長城果汁、昌盛食品等一批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高、市場競爭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全市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65家,形成了以長城果汁、花牛蘋果集團、秦安雪原等為主的果品產業鏈,以眾興菌業、武山綠源、孟菇食品等為主的蔬菜產業鏈,以西聯蜂業、維嘉農莊、伊味思食品為主的畜牧產業鏈,以天森藥業、岐黃藥業、羲皇阿膠為主的中藥材產業鏈,以市第一糧庫、恒順面粉、盈麥香食品為主的糧油產業鏈,2020年全市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1.6%。
四是推進品牌創建,競爭能力不斷增強。深入實施品牌帶動戰略,累計創建省級以上果品標準園156個、蔬菜標準園39個、中藥材標準化示范基地12個;創建市級以上標準化示范場164個,其中部、省級示范場45個。全市種植業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農產品達211個,其中綠色食品187個、有機農產品4個、無公害農產品11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9個。“天水花牛蘋果”等5個區域公用品牌和“雪原”等8個企業商標品牌入選“甘味”農產品品牌目錄,秦州區玉泉鎮和太京鎮被評為“中國櫻桃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鄉鎮”,“花牛蘋果”品牌評估價值位列全國果品品牌價值榜前15強。
五是拓展產品市場,銷售體系不斷健全。通過政策扶持、內引外聯,建成秦州瀛池果菜批發市場、麥積東部農產品批發市場、武山洛門蔬菜交易市場、甘谷冀城果蔬市場等4個農業農村部定點批發市場,農副產品批發市場63個、農村集貿市場108處、產地批發市場76個,年交易額100多億元。大量特色農產品可直接進入全國40多個大中城市銷售,有30多種農副產品銷往俄羅斯、日本、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達到843座,儲藏能力97萬噸,實現果蔬等季節性農產品周年供應銷售。
六是強化科技創新,綜合效益不斷提升。建成蘋果、大櫻桃等特色產業發展試驗站(基地)10個,果品、蔬菜等產業體系專家創新團隊10個。2020年,全市共組織引進農作物新品種、新材料、新技術和新機具650個(項、臺),建立試驗示范基地180個,試驗示范面積40.71萬畝,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分別達到97%和49%。深入實施“科技興農”“人才強農”戰略,舉辦各類培訓班1802期,培訓農技人員0.98萬人次,培訓農民15.83萬人次,組建市、縣區產業專家組45個,選聘產業發展指導員1777人。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