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甘肅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推動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按照《天水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領導小組2021年工作要點》安排,近期,天水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征文啟事,面向社會各界人士開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有獎征文活動,征集的作品內容要求反映我市各民族群眾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共有精神家園,傳承弘揚伏羲文化的歷史進程中,情感相連、文化交流、心靈共鳴、團結互助的真實故事;我市各縣區縣志中關于民族團結、互助、交流、融合的歷史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尤其是天水市黨的歷史上民族團結的歷史故事;關于我市以傳承和弘揚伏羲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散文、人物傳記、短篇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以反映我市民族團結進步真實故事為內容的微視頻、微電影等抖音、快手宣傳作品。截止目前,已經征集到作品70篇。從今天開始,天水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在“天水在線”上登載征集到的部分好故事,以饗讀者。
天水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征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故事,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大力支持,有將近一半的來稿是老師和學生積極投送的。今天在“天水在線”網站上登載的是一位老師創新思路進行教學實踐的故事,這位老師的教學實踐,不僅方式有新意,更重要的是思想也有新意。他的做法值得其他老師們學習借鑒。
最難忘的一節課
作者:王養曾 年齡:38歲
單位:清水縣充國小學 職業:教師 教齡:15年
學校作為鑄牢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陣地,對塑造各民族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給學生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民族觀,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化在教書育人里,外化在言傳身教中,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教學實踐中,讓我最難忘的還是那節《民族民風民俗》口語交際課。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我首先以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同學們!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隨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臨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共同領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本單元所學的文章,都能將極其平常的民間習俗和傳統節日描繪得妙趣橫生、魅力四射。但課文為我們呈現的只是我國民族民俗風情畫卷的一角,這節課就讓我們暢所欲言,談談你所了解到的民族民風民俗,好嗎? 接著就創設了情境并分組交流。交流的主題:節日習俗、民族服飾、特色民居、風味小吃、風俗習慣等。根據學生興趣和調查主題將全班分為5個組進行交流。交流提示為:①說說你要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什么?② 把民族民風民俗的主要特點講清楚,還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③ 各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
期間進行了思想引導:中華民族共同體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56個民族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認同,在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上也不能有差異;但在飲食服飾、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建筑風格等方面,不同民族可以有差異,在中華文化百花園里綻放光彩。我們都要尊重各民族保持自己風俗習慣和改變自己民族風俗習慣的自由。隨著現代化進程的發展,各民族特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于那些阻礙“各民族之間廣泛交往、深入交流、深度交融”的、具有封建性的、影響共同走向現代化的一些所謂民族特點,要更多地引導本民族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革,青年人要做改革的先行者。對于保持或改變本民族的某個風俗習慣,由本民族自己決定,其他民族的同學要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不要妄加評判。
最后進行了總結談話并激發了同學們的情感。在泱泱華夏,盛開著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著,不一樣的食物,不一樣的民居……這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烧媸恰鞍倮锊煌L,千里不同俗”!透過這絢麗多彩的民風民俗,我們不僅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悠久歷史和獨特魅力,而且也感受到了中華兒女的團結統一和對祖國的無比熱愛,正如歌里所唱的那樣,播放一段輕松歡快的背景音樂《56個民族56支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讓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