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統籌推進鄉村“五個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市“三農”工作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鄉村振興工作邁出堅實步伐。2021年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41.14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3.8元,分別增長10.3%、10.6%。
一、聚焦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推進產業振興。深入實施三年倍增行動,召開全市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暨第三屆農業產業發展大會,建立“五個一”推進機制,組建果品、蔬菜、畜牧產業等6個工作專班和專家團隊,全市果品、蔬菜、畜牧、勞務、中藥材、鄉村旅游六大產業綜合產值達到452.5億元。7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完成投資24.36億元,甘谷磐安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建設良好。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90家。新建成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86座、新增儲藏能力6.51萬噸,承辦了全省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現場推進會。舉辦花牛蘋果大獎賽和慶祝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組團宣傳促銷,銷貯蘋果200.14萬噸,花牛蘋果、秦安花椒、武山亞麻籽油獲得廣州國際農產品博覽會金獎。5個區域公用品牌和22個企業商標品牌入選“甘味”農產品品牌目錄。農業保險品種增加到39個,落實省級以上補貼資金5798萬元,簽單保費1.43億元,提供風險保障金34.36億元,理賠10186.87萬元、受益農戶8389萬戶(次)。召開全市農業產業防災體系建設現場觀摩座談會。
二、聚焦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持續推進生態振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市委、市政府召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工作會、“視覺貧困”專項整治視頻會,市人大、市政協開展視察調研4次。高起點在全省率先謀劃實施了總投資19.8億元、覆蓋全市農村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和公廁改造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項目,建成垃圾焚燒站52座、垃圾壓縮站106座,購置垃圾運輸車401輛,建成污水處理站69座。新建成農村戶用衛生廁所6.7萬座、無害化戶廁1.557萬座、衛生旱廁5.151萬座、農村公廁2604座。深入實施村莊清潔行動,累計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場10個,垃圾池(點)8694個,農村壓縮式垃圾清運車和收集點實現全覆蓋。創建省級鄉村建設示范村23個、市級30個、縣級174個,完成示范村村莊規劃編制162個;硬化建成自然村道路760公里,實施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40公里,建成交通運輸綜合服務站2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6.93平方公里、國土綠化16.06萬畝;實施農村供水水源保障工程23處,建成污水設施項目83個,排摸整治農村黑臭水體39條。農藥、化肥利用率分別達到40.3%和40.02%,廢舊農膜回收率、尾菜處理利用率、畜禽糞污利用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83.39%、45.6%、78.1%、85%。
三、聚焦提高鄉風文明程度,加快推進文化振興。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教育,廣泛開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讀書會、黨史學習教育“百名講師進基層”等理論政策宣講1.7萬余場次,實施24字“人知人曉”“人信人守”工程,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傳教育示范街、主題廣場、主題村鎮等8000余個。建成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服務點113個、行政村服務點2491個,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24個、村級實踐站283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部達到國家三級站以上標準。建成“鄉村舞臺”2491個、文化館鄉鎮(街道)分館123個,舉辦各類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活動3298場次。舉辦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260多項、“三下鄉”“講文明樹新風”等系列活動3800余場次。選樹2021年天水好人71人,評選“五星級文明戶”12687戶、“新時代天水好少年”10名。累計創建省級以上文明鄉鎮35個、文明村67個、文明校園59個。
四、聚焦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深入推進組織振興。制定《天水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實施方案》,細化“四抓兩整治”重點措施,設立治理網格10261個,確定黨員中心戶30941個,選樹全國、省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111個,培育省級標準化農村黨支部104個,整頓農村軟弱渙散黨組織115個,清理美化村級陣地1452個。鄉村領導班子換屆全面完成,鄉鎮黨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降至36.9歲、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降至39.9歲,2240個村實現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統籌推進“三治”融合,修訂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建立村公共法律服務站1662個、村調委會2493個,行政村共管共享理事會和紅白理事會實現全覆蓋。舉辦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宣傳周”活動16場次。加快構建“六張網”,建立專職群防群治隊伍7756人,選聘治安戶長6222名,實現農村治安戶長全覆蓋,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開展。指導性婚嫁彩禮最高不超過9萬元,開展鄉風文明宣傳活動8800余場次。創建市級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359個,清水縣被評為省級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永清鎮張楊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法治示范村”,創建國家鄉村治理試點示范村2個。
五、聚焦增強鄉村發展活力,扎實推進人才振興。深入實施鄉村人才振興“十百千萬”行動,引進急需緊缺專業人才45名,評選市級領軍人才94名、鄉土人才122名、拔尖領軍人才10名,評選表彰“奉獻天水·十大人物”、市級勞動模范100名。組建市級農業產業專家組和鄉村振興服務團10個,選聘產業發展指導員1777人。制定引才周轉編制池、住房補貼、人才項目“先扶持、后補貼”等優惠政策,建立天水籍在外高層次人才和鄉村人才信息庫,形成重點行業領域人才分類評價體系。制定實施《天水市黨建引領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農村黨員領辦合作社2356家。實施村級集體經濟三年突破提升行動,累計投入資金1.6億元,76.8%的村有了集體產業,所有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萬元,1378個村超過5萬元。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