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加強我市鱷雀鱔等外來入侵物種防控工作。11月14日—18日,由天水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張琥琴帶隊,組織市漁業工作站和基層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執法人員,組成專項排查工作組,深入秦州區、麥積區等花鳥魚蟲市場等場所,對水產品經營戶銷售外來入侵水生動物情況進行排查,全面掌握我市范圍內鱷雀鱔等外來水生動物分布情況,分析研判風險隱患。

在排查現場,排查工作組向經營戶和周圍群眾宣傳講解外來入侵物種的概念、常見外來入侵水生動物的種類、外來入侵物種對生態系統、農林牧漁業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危害等。重點了解物種引進來源、銷售渠道等信息,督促經營戶采取安全可靠的防范措施,防止逃逸至野外環境。要求商戶建立完善引進與銷售的明細臺賬,大批量引進外來入侵水生動物要向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不要向放生人員出售外來入侵物種,以防投放到自然水域,造成生物安全事故和對生態造成破壞。告知購買者禁止將外來物種投放或者遺棄到自然環境,確定不再飼養的,應做無害化處理,以免造成危害。同時給商戶和周圍群眾發放《外來入侵水生動物應知應會知識》宣傳單200多份,引導社會公眾提高防控意識,自覺抵制非法養殖、交易、釋放、丟棄外來物種行為,營造外來入侵物種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圍。
本次排查活動,共排查水族館12家,未發現鱷雀鱔、齊氏羅非魚、非洲大蝸牛、福壽螺、大鱷龜等外來入侵物種,發現個別商戶銷售巴西龜和清道夫現象。

下一步,我局將按照農業農村部關于鱷雀鱔等外來入侵物種排查治理工作安排,結合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繼續組織市區執法人員在秦州區天水湖、麥積區翠湖開展普查,捕獲清除紅耳彩龜等外來物種,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責任,積極維護我市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來源:天水市畜牧局 轉載: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