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水市農機部門緊盯全市打造果菜畜藥高品質現代化特色農業先行區目標,以服務保障全市糧食和特色優勢產業生產為主線,全面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積極爭取和實施農機化科技項目,統籌推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大力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助力全市糧食生產和特色產業發展。預計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66.8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率達到51%。
一、全面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進一步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全市突出穩產保供,優先補貼糧食生產關鍵環節急需機具、林果大縣貯藏設備和收獲后處理設備、農機大戶及農業新型經營組織購置機具,特別是對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技術推廣所需專用播種機、無人駕駛系統、大豆玉米專用收獲機械優先補貼、累加補貼應補盡補。利用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加快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業機械,引導農戶購買環保優質高效農機,發展綠色農業。截至目前,兌付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664.7萬元,補貼各類機具9736臺套,其中耕整地機械3935臺、種植施肥機械197臺、田間管理機械332臺、收獲機械24臺、田間監測及作業監控設備9臺套、種植業廢棄物處理設備26臺、糧油糖初加工機械14臺、農用動力機械386臺,為保障全市糧食及特色優勢產業生產提供了裝備支撐。
二、強化示范引領,進一步提升全程機械化作業水平。聚焦機械化耕整地、播種、植保、收獲等重點環節,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及裝備,培育壯大農機服務市場主體,積極開展全程機械化示范點建設。全市農機合作社達到125家,農機戶達到10.3萬戶。創建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點28個,示范面積1.15萬畝,投入各類機具600余臺,召開現場會23次,培訓各類人員1008人,發放宣傳材料2500多份。市級在麥積區花牛鎮董塬建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械化示范點1000畝,在秦安縣王鋪鎮鳳凰山、文昌山流域建立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示范點1000畝,在秦州區太京鎮席范村建立林果重點生產環節機械化示范點300畝;秦州、麥積、清水、秦安、甘谷五縣區建立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機械化示范基地7處,新引進播種、收獲、監測等機具280臺套,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機械化生產6400畝。
三、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提升合作社社會化服務水平。依托中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和省級農機化科技示范推廣等項目,大力扶持農機合作社購置農機新裝備、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依托“2022年農機服務主體裝備提升行動”項目,為10家農機(農民)合作社新增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機具280臺套,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社參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推廣、摞荒地整治、跨區作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市農機合作社農機裝備超過1500臺套,年社會化服務面積超過15萬畝。
四、注重延鏈補鏈,進一步拓展農機作業領域。聚焦全市農業機械化發展短板環節和薄弱領域,推進農機作業逐步向林果、畜牧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拓展,從產中向產前、產后向全程拓展。加大農用無人機、智能割草機、深松監測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農機購置補貼APP等智能化設備農機投入、管理和服務機制,推動全市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全市新增果蔬冷藏保鮮設備56套、果蔬干燥機4342臺、植保無人機8架、農用無人機9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13套、遙控式噴霧機2臺、履帶式智能(機器人)割草機1臺。麥積區軍華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依托《麥積區果園機械化技術裝備集成示范》引進大疆T40無人機、1JH-60型果園開溝機、QYZB-2型自走式噴霧機、M50P型履帶智能割草機等果園除草、植保、防霜、施肥機械7臺,在麥積區渭南鎮完成林果重點環節機械化示范500畝;甘肅關山草業種植專業合作社依托《張家川縣飼草產業薄弱環節農機裝備引進示范》項目,引進QZD-12型粉碎揉絲機、自動打捆裹包一體機、電動上料機3臺,完成飼草玉米裹包加工30000袋。
五、加大農機服務保障水平,進一步夯實糧食生產基礎。爭取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860萬元、省級340萬元,扶持麥積、秦州、清水、秦安、甘谷5縣10家農機合作社新增大豆玉米生產機具280臺套,麥積、武山、張家川3縣6家農機合作社購置特色優勢產業生產機具30臺套,結合村集體經濟發展、糧食生產、產業基地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等強力推進撂荒地整治。緊緊抓住春、夏、秋三個重要農業生產季節,提前檢修各類機具,強化技術培訓與服務,開展小麥機收減損大宣傳、大培訓、大比武活動和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測產活動,全力保障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生產,完成機械化大豆玉米復合種植4.705萬畝、機收玉米17.98萬畝、機收小麥175.62萬畝、機收馬鈴薯10.6萬畝、機播小麥117.3萬畝。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