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好商量 合力解難題
——天水市政協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工作綜述
■新天水記者 何慧娟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
近年來,天水市政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以群眾根本利益為出發點,持續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讓政協協商一步步融入群眾生活,解決基層治理難題。
“村里這么多留守老人吃飯問題怎么解決?生活質量如何提高?”今年年初,秦州區娘娘壩鎮按照基層協商議事機制,組織沿川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等通過協商議事創辦了“沿川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并配套建成“人民食堂”以及村民活動室等。
為了把“人民食堂”辦好,在服務和質量不打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讓老人得實惠,娘娘壩鎮又組織市區政協委員、村兩委班子代表等召開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議事協商會議,在餐廳和娛樂室安裝視頻設備讓子女們通過視頻聊天的方式“看”老人,將村集體閑置土地改造為“愛心菜園”種植應季蔬菜供“人民食堂”免費使用等。
如今的娘娘壩鎮“人民食堂”,時不時會傳出歡聲笑語,村民鄰里守望、捐助蔬菜已成為常態。而圍繞“人民食堂”舉辦的3次協商議事,也成為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提升基層社會治理實效的成功典范。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工作,議的是群眾急難愁盼,解的是群眾心頭“疙瘩”。
秦州區東關街道辦事處十方堂社區建設路1號點式樓屬于老舊小區。由于下水道管網老化,管道口年久失修,且住戶和沿街商鋪共用一個化糞池,致使巷道污水多次外溢,下雨天情況更是糟糕,這嚴重影響了居民出行和生產生活。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由東關街道辦事處指導,我們社區牽頭在協商議事室召開了現場協商。我們組織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區住建局、區生態環境保護局等多個部門以及商戶代表、住戶代表,進行實地察看并達成了一致意見。”十方堂社區黨委書記劉麗霞說,通過開展協商議事工作,讓困擾群眾多年的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也提升了居民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在我市兩區五縣的鄉鎮(街道)、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基層協商議事工作的常態化開展,既推動了政協委員履職工作下沉,彌補了基層政協工作機制上的不足,又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在廣大基層群眾中彰顯了人民政協制度的優勢和效能,贏得了群眾口碑,樹立了政協形象。
“之前咱村有戶人家的圍墻出現了傾斜,村民過往時存在安全隱患,但這家人長期在外地居住。后來村里組織召開協商議事會,與戶主商議后,村民主動投工拆除了危墻,新建了景觀圍墻,既消除了隱患,也聚起了民心。”說起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工作,武山縣溫泉鎮盤坡村村支書趙創虎連連稱贊。
以上這些只是我市開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工作的一個縮影。為了將政協履職的觸角延伸到最基層,我市積極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全市已建成鄉鎮(街道)委員工作站123個,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協商議事室1600個,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協商議事活動3300多次,推動解決了基層群眾物業管理、城市拆遷、矛盾糾紛化解等一大批急難愁盼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各種制度化協商平臺,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讓我們與基層聯系更加緊密,建言獻策更加精準客觀,這不僅能讓群眾對各項政策有更準確的認知,也可以增強他們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對政府工作更加理解和支持。”多次參與協商議事工作的市區兩級政協委員陳亞平說。
一場場關注民生、傾聽民聲、溝通民心、理順民情的議事會,逐步實現了從“做群眾工作”到“由群眾做工作”的轉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來源:天水市政協辦公室 轉載: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