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百名社科專家學習二十大精神”筆談(8)
學習宣傳二十大精神
務必要做到三個“深刻理解”
王建東
(中共甘谷縣委黨校)

2022年10月,舉世矚目、舉國關注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做的報告思想深邃、高瞻遠矚、全面系統、鑒往知來、催人奮進,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和指導性,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宣言書,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光輝的綱領性文獻。
黨校是培養黨的領導干部的學校,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作為黨校教師,認真領悟二十大報告的重要內容和精神實質,從理論和思想上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增強理解能力、提升理論認知,提高授課水平,宣講好“二十大”精神,傳達好“二十大”的新論斷、新觀點、新思想、新戰略和新要求,是義不容辭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職責。筆者認為,要學習宣傳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務必要做到三個“深刻理解”。
一是深刻理解一個主題。從1997年黨的十五大開始,黨代會的報告中就開宗明義講大會主題,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黨代會報告的主題是四個問題,分別是舉什么旗幟、走什么路線,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我們也是從這四個方面理解和把握二十大的主題。
黨在新征程上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對團結、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奮發圖強,奪取社會主義建設新勝利而奮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的二十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二十大”報告向全國人民作出了莊嚴宣告:我們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定不移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始終要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始終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使之為我們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豐厚的精神滋養源泉;全黨全國人民要做到“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二是深刻理解“兩個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結合”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現實路徑和內在規律。
“兩個結合”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的經驗總結和規律揭示。第一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從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但馬克思主義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行動指南,是要科學地運用其世界觀、方法論解決中國問題,而不是要背誦和重復其具體結論和詞句,必須運用其科學真理解決我國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誕生、成長,開啟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中國革命、建設,開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確道路的歷史進程。在長期治黨治國實踐中,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不斷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第二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要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下為公思想、民本思想、仁政思想等,都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我們一定要堅定歷史文化自信,堅持承古啟今、推陳出新、繼往開來,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融通起來,同人們“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融通起來,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深深地根植于中國大地。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一方面,是馬克思主義從新激活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華,讓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也只有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根深葉茂,根植中華傳統文化沃土,展現出無比強大的生命力。
三是深刻理解“三個務必”。1949年3月,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諄諄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成功以后,治黨治國的路程將更長、更艱辛、更偉大。為此,提出了“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兩個務必”凝聚著我們對黨史經驗教訓深刻的反思與總結,體現了黨對當時面臨的復雜環境、發展問題、風險挑戰的清醒認識和精準把握,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出全黨要深刻領會“兩個務必”重要思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三個務必”——“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對全黨提出了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更高標準的政治要求。
“三個務必”內涵豐富,彼此聯系,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第一個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主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牢記宗旨、踐行宗旨的終身課題,就是走的再遠也不忘當初我們為什么而出發、為什么而努力,為什么而戰斗,就是要不斷的回頭審視,不斷的省察反思,不斷的對標對表,保持好黨的政治本色,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第二個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就是毛澤東同志當初講的兩個務必的總結、凝練、傳承和弘揚,就是要激勵全黨同志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能夠通過“四大考驗”,能夠克服“四種危險”,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第三個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強調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要弘揚革命精神,必須保持好積極的精神狀態,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開創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局面。
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既是一脈相承又是與時俱進,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作出的重要論斷,體現了我們黨一以貫之加強黨的建設、弘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政治本色,體現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黨員干部的更高的更嚴的要求,彰顯了一個百年大黨在新時代新征程新趕考路上的清醒與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