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我省視察,指出要推動農村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近年來,天水市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黨建引領,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有效融入基層治理全過程,不斷健全完善鄉村治理機制體系,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清水縣賈川鄉梅江村積極探索推行鄉村治理“123”模式,緊緊抓住黨建引領這個關鍵,以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著力點,努力提升服務群眾質效,探索出了“三治融合”推動鄉村治理新路子。

一、打造“一個矩陣”,弘揚文明新風。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載體,將古民居“朱家大院”、廉潔文化廣場、家風家訓基地等串聯打造成文明實踐基地矩陣,通過“圖說上墻”、文化長廊、“大槐樹講壇”“主題黨日”活動等方式,多形式開展黨的理論政策宣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深入開展“立家規、亮家風、傳家訓”活動,積極推進“文明家庭”“美麗庭院”等創建活動,培育選樹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用村中事、身邊人,引導群眾自覺弘揚傳統美德。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作用,把破除陳規陋習、抵制天價彩禮等內容寫入村規民約,創設“紅白事六條”,對參加人數、宴席檔次、禮金等進行約束,“白事一碗菜,紅事八大碗”已成為全體村民共識,減輕人情負擔,形成文明新風。2023年成功創建為市級和美鄉村。

二、優化“兩項服務”,刷新幸福指數。一是優化便民服務。以黨群服務中心“四化兩度”提升行動為抓手,設置便民小驛站,建立村干部節假日值班、村民事務“代跑”制度,為村內群眾提供快遞代收代送、養老社保事務代辦等民生服務事項,為外來人員提供休息飲水、道路指引、臨時充電等暖心服務,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末梢神經”。二是優化志愿服務。聚焦“一老一小,一特一弱”等重點人群不同需求,統籌駐村工作隊和鄉土人才力量,組建7支志愿服務隊,定期走訪特困群體,為行動不便老人開展洗衣、理發、打掃衛生、代購生活用品等服務;建立愛心托管站,為“三留守”人員組織象棋、二胡等文體活動,在傳統節日開展“一起吃愛心團圓飯”活動,為放學后無人照看學生,在村讀書室開展托管服務,解決群眾后顧之憂。

三、健全“三項機制”,提升治理效能。一是推廣運用積分制。建立“積分超市”,制定積分制管理運行辦法,將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環境整治、鄉村建設、文明培育等重點任務細化量化納入積分管理,通過“一加一減”正向激勵、反向約束,累計為群眾兌換生活用品2000多件,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二是建立網格化管理服務機制。建立“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網格員”三級體系,整合村干部、黨員、鄉賢、志愿者等力量,配強“一專四兼”網格員隊伍,常態化下沉村戶一線采集信息、收集意見、排查隱患、調處矛盾、幫辦事務,今年以來排查整治各類隱患3處,辦理民生實事7件,化解矛盾糾紛12起,真正做到“群眾吹哨、網格報到,民有所需、我有所辦”。三是完善說事議事機制。大力推廣“田埂說事”“庭院座談”等便捷說事議事模式,讓村民自己“說事、議事、主事”,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鄉村治理格局。充分發揮“五老”人員威望高、人緣好、經驗足等優勢,建立“五老說事室”,化解鄰里矛盾糾紛。建立“村調委會+村黨支部+鄉司法所”三級調解機制,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率達98%以上。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