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天水市緊緊圍繞法治建設“一規劃兩綱要(方案)”,堅持立法為民、堅持依法行政、堅持深化改革、堅持守正創新,一體推進法治天水、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立法引領作用持續發揮,法治政府建設扎實推進,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全社會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進一步增強,為天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法治保障。
一是堅持立法為民,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實現新進展。立法機制不斷完善優化。深入推進科學民主依法立法,建立人大基層立法聯系點15個、市政府基層立法聯系點11個,聘任立法顧問19名,在省、市4所院校建立立法研究咨詢基地,為推進科學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重點領域立法有序推進。緊扣全市中心工作、重大任務和民生實際,制定出臺《天水市伏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天水市武山旋鼓舞保護傳承條例》,開展《天水市渭河流域生態保護條例》立法,用法治力量保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生態文明建設。備案審查制度嚴格落實。堅持“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原則,健全備案審查工作機制,推行電子報備和網上審查,進一步加強備案審查監督力度,有效維護法制統一。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2024年第一次主任會議
二是堅持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水平全面提升。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市政務服務網點整合設置11個綜合窗口和6個服務專窗,13類88個集成主題服務事項推行“一件事一次辦”。公布26家市直部門(單位)、78項政務服務事項實施告知承諾制,切實減輕企業和群眾負擔。不斷提高行政決策水平。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編印《政府法律事務重點領域合法性審查工作要點指引》,今年以來,對168件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及其他法律事務進行合法性審查,15名市政府法律顧問提供法律咨詢服務25件(次)。全面提升行政執法水平。成立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出臺《加強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加快構建覆蓋全市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體系建設。開展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全面推行行政柔性執法,開展行政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強化行政復議監督質效。持續鞏固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成果,開展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攻堅年行動,推動行政復議爭議實質性化解。今年以來,全市共接收行政復議申請308件,審結264件。

▲天水市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
三是堅持深化改革,司法制度更加公正高效權威。持續深化法院改革。推進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改革,建立“1+4+24”改革試點制度體系。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設,依托“互聯網法庭”“立案一碼通”“天水微法院”等平臺,提供便捷高效的線上訴訟服務。持續深化檢察改革。出臺《辦理群眾信訪工作辦法》,推動12309檢察服務中心功能向“線上”、向基層、向群眾身邊延伸。開展全市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市縣兩級檢察院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持續深化公安改革。完善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聯合設立8個“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全力提升刑事案件辦理質效。深化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積極推進“三類基地”建設,建立首個女性社區矯正工作基地、首個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工作基地,全市共成立社區矯正教育基地20個、公益活動基地41個、就業基地16個。著力推進“智慧矯正中心”建設,對在冊社區矯正對象全部實現動態精準管理。

▲全市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法治建設暨行政執法業務骨干培訓會
四是堅持守正創新,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持續提升。法治宣傳教育持續深入推進。建立“八五”普法考評工作制度,組織開展“誰執法誰普法”履職評議,不斷夯實普法工作責任。部署開展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專項行動和重點領域專項普法工作,緊緊抓住“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傳月、開學季等重要時間節點,積極組織專題普法宣傳活動760余場次,舉辦市縣兩級“法治大宣講”8場次,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氛圍持續增強。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持續優化。推進“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在團市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天水師院等單位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為人民群眾提供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今年以來,全市辦理各類法律事務9100余件、公證6380余件、司法鑒定3110余件,8家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各類法律咨詢1.1萬余人次。法治社會建設基礎進一步夯實。深化訴調、警調、訪調、檢調對接,推動形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與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優勢互補、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調解工作格局。今年以來,全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調解各類民間糾紛9134件,調解成功率98.6%。深入實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法律明白人”培養、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培育、特色法治鄉村建設“四大工程”,累計培養“法律明白人”1.5萬余人,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2043戶,指導培育特色法治鄉村21個。

▲全省“百場法治大宣講”清水縣報告會
(新聞來源:天水市司法局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