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水市堅持把激活土地要素作為推動農村發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緊盯“四點”發力,持續強化農村土地流轉管理,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現代農業規模化高質高效發展。
一、夯實支撐點,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合同信息備案機制、農村土地流轉風險監控機制,提升土地流轉信息化管理水平,促進農村土地規范有序流轉。強化資金扶持,爭取省級土地經營權流轉以獎代補項目4個40萬元,支持麥積區、秦安縣4個新型經營主體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基地,配套農機裝備,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帶動周邊流轉農戶實現“雙贏”。目前,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116.9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17.8%;其中50畝以上規模經營面積達75.2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64.3%。
二、抓牢關鍵點,促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規范運行。健全市、縣、鄉、村四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成市級及7個縣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113個鄉鎮和1個街道辦成立土地流轉服務站,2491個村設立了土地流轉服務點,充分發揮中介服務組織在土地供給主體和需求主體之間的媒介和橋梁作用,強化流轉土地用途監管,完善土地流轉價格合理形成機制。積極推廣全國統一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示范文本)》,嚴把土地流轉合同審核關,指導流轉雙方規范簽訂合同,強化合同約束,有效防范化解了矛盾風險,保障了流轉雙方合法權益。
三、防范風險點,加強社會資本流轉承包地經營權監管。建立健全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通過流轉取得土地經營權的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防范制度,制定《天水市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通過流轉取得農村土地經營權審批管理辦法》及行政審批辦事指南,組織縣區圍繞“拖欠農民土地流轉費、違背農民意愿強行流轉、以少數服從多數名義整村整組流轉、流轉合同不規范及流轉期限超過二輪承包期限”等突出問題,開展全覆蓋拉網式大排查、大整治。市、縣區抽調人員成立工作組督導鎮村全面排查,建立問題臺賬,依法依規逐條整治,全市共排查整治流轉問題35個,涉及流轉面積6236.3畝。
四、打牢立足點,加大土地流轉政策宣傳培訓力度。采取“線上+線下”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宣傳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教育引導廣大農民和基層干部轉變思想觀念,增強法治意識、合同意識、誠信意識,依法依規流轉土地。不斷完善縣區仲裁、鄉村調解、司法保障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仲裁體系,持續推進調解仲裁機構依法及時受理調處案件。市縣區農業農村部門分層分批舉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師資骨干培訓班,培訓農村土地承包管理業務人員、仲裁員及鄉村兩級糾紛調解人員1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