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集市里的煙火與傳承
——2025年特色文創非遺市集展銷活動見聞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徐媛

三月的天水,陽光如綢緞般溫潤鋪展。龍城廣場上,天水文旅嘉年華——2025年春季文旅宣傳推廣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文創非遺市集展銷活動正在這里舉行,一個個紅色展位依次排開,人群穿梭如織,笑聲、叫賣聲交織成一片。木雕的沉靜香氣、艾草香包的清苦氣息,裹挾著遠處飄來定西寬粉的熱辣辛香,在春風中悄然漫開。這一排綴滿故事的展位,恰似隴原大地舒展的掌紋,將千年文脈娓娓道來。
循著舞臺上表演的聲音踏入文創非遺市集,目光便被散發著古樸香氣的手工香包,精致典雅的大漆擺件,讓人垂涎欲滴的天水特色美食冰箱貼和木雕、刺繡、麻鞋、紡織品、手工編織等2000余件(套)文創產品、手工藝品及名優特產品、甘味食品、養生保健品所吸引。游客們穿梭其中,或拿起手機拍照留念,或停下腳步仔細觀賞,臉上洋溢著驚喜與贊嘆。
“快看這剪紙作品,多精巧。”市民王曉芳舉著一幅紅紙剪出的《麥積煙雨》,指尖輕撫紙面細密的紋路。
隨著人群來到慶陽市的展位內,展架上,牡丹紋樣的枕頭、香包,繡著“福”字的拖鞋層層疊疊,艷麗的絲線在粗獷的布面上蜿蜒出古樸的圖騰。“這叫‘隴繡’,針法講究‘粗中帶細’。”負責人石強拎起一只香包,絳紅色的緞面上,兩只喜鵲棲在梅枝間,喙對喙銜著一枚銅錢。“從前繡娘們用這手藝縫嫁妝,現在嘛……”他指了指攤位前舉著自拍桿直播的年輕人,“連外地小伙都搶著買去當車載掛飾哩”。
被一群愛美的姑娘圍住的染盡三千文創展位前,精美的絨花頭飾、針織發卡、針織玩偶等,經過現場主理人的巧手,將中式美學展現得多姿多彩。一位年輕母親將一枚海棠紅的絨花別在自家女孩辮梢,陽光下,絲線流轉如晚霞。天小仙文創展架上,色澤誘人的天水八大碗文創冰箱貼,仿佛一個個微縮的美食世界,將天水獨有美食的精髓濃縮其中。導購員劉麗君忙著給一位外地游客打包:“他帶走的可不只是文創產品,是咱天水的魂兒。”
自3月15日文創非遺市集展銷活動拉開帷幕以來,天水柒禮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員工郭琦便一直守在展位內,她告訴記者,除展示展銷一些經典的蘊含天水本地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外,她們也會根據消費者喜好,對展架上陳列的產品進行更迭,或添幾枚金屬材質的八卦冰箱貼,或加數張糅合極簡風的天水明信片。
市集的褶皺里,總蜷縮著絲綢古道上未涼的炊煙。那些承載著濃郁地域文化與傳統技藝的非遺美食,亦是市集中不可或缺的溫暖存在。
可不,采訪時記者耳邊不時就炸響歡快的吆喝聲:“定西流汁寬粉,免費品嘗。”人群圍攏過去,鍋里寬粉如銀蛇般在熱浪中起伏。負責人張鑫手持筷子,額角沁汗,嗓門卻亮得像敲銅鑼:“辣得痛快,滑得順溜,吃完一碗還想第二碗。”市民張小虎捧著碗,嘴唇被辣得通紅,卻咧著嘴直豎大拇指:“這粉味正筋道,真不錯!”這時正在直播的張鑫還不忘對著鏡頭喊話:“定西寬粉辣、滑、勁、透、香、爽,是定西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喜歡的家人們趕快下單,兩天賣空一卡車可不是吹的!”
“臨夏特色三炮臺蓋碗子,內含八種天然食材……”旁邊臨夏市展位的叫賣聲更是不遑多讓。
蓋碗茶旁擺放的手抓羊肉、牛肉醬,同樣勾得人挪不動步子。幾位老人圍在展位前感嘆:“這醬香得扎實,配著蓋碗茶,就算把臨夏的山山水水都咽進肚里了。”
西安游客陳露拿著剛買的絨花頭飾,愛不釋手地把玩著,并忍不住為市集點贊:“吃完麻辣燙,順道過來看看廣場的表演和非遺市集,感覺咱們的非遺文創非常有地域特色,每件文創產品都讓人愛不釋手。”她手中頭飾上的絨花在陽光下綻放著絢麗的光彩,仿佛是她與這座城市之間最美的邂逅。
夕陽西沉,龍城廣場上的人群逐漸散去,如同散落的星子各自踏上歸途。忙碌了一天的展位負責人終于得了空閑,看著人們匆匆離去的背影,他們心中滿是欣慰——那些凝聚著傳承人心血的非遺文創產品,正被人們帶回家中,仿佛文化的根脈正被一寸寸織進未來的紋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