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審議快訊
武山代表團
第17期
大會秘書處 2011年10月29日
————————————————————
發揮區位優勢 壯大特色產業

10月29日,武山代表團繼續認真審議政府、計劃、財政三個工作報告。
王 鈞代表說,政府工作報告對過去五年的工作總結全面客觀,實事求是,問題找得準,今后的發展思路清晰,各項目標和工作重點符合我市實際,符合全市人民的愿望,我贊同這個報告。同時,我感到報告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報告始終貫徹一條主線,提出的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標和任務,是對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的細化和再部署。二是報告思路立足長遠,既有繼承又有創新,緊緊圍繞“把我市建設成為區域性現代化大城市”這一奮斗目標對今后的工作進行安排。三是報告中有三個體現,即:體現了新一屆政府班子加快發展的使命感;體現了新一屆政府班子執政為民的公仆情懷;體現了新一屆政府班子的依法執政理念。建議武山縣在今后工作中:
一是緊盯目標抓落實,把黨代會和人代會的工作目標進一步具體化,理清思路,落到實處;二是找準差距抓落實,從工業經濟相對薄弱的實際出發,千方百計抓好招商引資,著力促進工業發展;三是從自身做起抓落實,作為人大代表,大家都肩負著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和愿望,因此,一定要在各行各業發揮好帶頭示范作用,積極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王永宏代表說,政府工作報告從十個方面對過去五年的工作進行了客觀全面的總結,并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今后五年的工作從九個方面進行了部署,措施具體,目標明確,是個很好的報告,關鍵是要抓好落實。
建議:一是市政府積極協調有關方面,通過財政出資為辦法,將武山溫泉的權屬劃歸縣上所有。長期以來,武山溫泉的權益屬省直單位所有,存在管理不善,服務不到位,資源利用率低,對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小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武山旅游業的發展。二是建議市政府與省國土資源廳等有關方面聯系,將武山鉬礦的開采權面向全國招標,不要僅局限于全省范圍內,使武山鉬礦盡快完成勘探,早日實現開采冶煉,以增加地方稅源,促進縣財政增收。

索鴻斌代表說,政府工作報告有三個特點:一是總結工作全面客觀,鼓舞人心。報告從十個方面全面細致地總結了五年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所做的大量工作,運用了110多個翔實準確的數據,客觀、生動、鮮明地描述了全市各行各業的發展速度、發展成果和發展質量。分析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深入準確。二是謀劃工作既有高度又很實際,充分體現了市政府著眼長遠作謀劃、腳踏實地抓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三是確定民生實事涵蓋面廣,普惠務實。2012年將要辦理的16件民生實事,涵蓋了群眾住房、教育、衛生、就業等很多方面,充分體現了市政府情系群眾、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親民愛民的務實作風。
建議在今后工作中武山縣要:
一是著力加強蔬菜產業建設。圍繞全市南林、北果、東牧、西菜的產業布局,武山將立足特色優勢,全力打造中國西部蔬菜產業強縣。第一,做好渭河川道10萬畝設施蔬菜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第二,改造提升洛門國家級蔬菜批發市場。第三,繼續籌辦好中國天水?武山蔬菜博覽會,強化宣傳推介,進一步打好武山蔬菜品牌。第四,積極爭取和整合項目資金,啟動建設集工廠化育苗、農業觀光、技術培訓、示范推廣為一體的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推動武山蔬菜向高科技示范領域發展。第五,抓好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做好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建好綠色通道,搞好市場營銷,努力提升蔬菜品質和生產效益。
二是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以報告提出的“抓好武山縣省級新農村示范點、渭河川道城鄉一體化百里示范長廊和七個重點示范片帶建設”的目標,將按照大縣城、小城鎮、新農村統籌協調發展的思路,以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三級城市為目標,積極實施城關東延、洛門西進、南改北擴、相向發展,建設最佳宜居大城區的發展戰略,以建成城關至洛門的快速干道—武山大道為聯結紐帶,加快城市開發和產業建設,推進兩鎮相向發展,大力改善人居環境,著力打造渭水之濱宜居宜業、特色鮮明的美麗縣城。突出區域特色,加強產業開發,積極推進以六個建制鎮為主的二輪小城鎮開發進程,打造特色小城鎮。
三是著力加快商貿旅游業開發。報告對武山商貿業發展、水簾洞文物保護及旅游開發、拉梢寺申遺等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緊緊抓住天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和洛禮二級公路建設的機遇,依托既有優勢,切實加快商貿旅游等第三產業發展。繼續實施“萬村千鄉”等市場工程,新建一批綜合市場、專業市場和便民市場,建立較為完善的城鄉市場體系。加快建設洛門、城關、鴛鴦三大物流園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興產業。堅持把旅游作為第三產業的引擎和龍頭。積極推進拉梢寺“申遺”和水簾洞4A景區創建,努力把水簾洞打造成“百萬游客景區”。加快木梯寺、老君山等重點旅游景區開發,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游服務體系。
四是著力加強和改善民生。報告明確提出2012年市政府要辦好的16件民生實事,涵蓋了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吃、住、行以及扶貧、教育、就業、社會管理等多個方面,這為武山繼續關注和改善民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和機遇。要按照市上的統一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確保這16件實事中涉及武山縣的工作全部得到有效落實。同時,抓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進一步解決城鄉居民老有所養的問題;積極做好就業工作,年內新增城鎮就業3800人;落實扶貧貼息貸款1500萬元,失業人員和農村婦女小額擔保貸款5000萬元,大力扶持城鄉群眾自主創業;新建通自然村道路和產業路70條200公里,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建設令川渭河大橋、火車站新區渭河人行橋,促進城區渭河南北兩岸聯通發展;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6萬平方米以上,改造農村危舊房1800戶以上,進一步解決城鄉低收入群眾住有所居的問題;實施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惠民工程,進一步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南部7鄉鎮飲水安全項目建設,年內解決5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等等。通過市、縣兩級實事的辦理,大力促進民生改善,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進程,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改革發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