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深化“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在雙聯行動中全面體現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推動了教育實踐活動和雙聯行動地深度融合。今年以來,各級聯村單位共為聯系村幫辦實事237件,幫扶各類資金384萬元,為貧困戶捐助資金物資44萬余元,及時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中急需的、最緊迫的問題。
把雙聯行動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載體。縣上把“雙聯”行動作為踐行群眾路線、轉變干部作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在全縣深入推廣“北順經驗”,制定印發了《關于在全縣學習推廣北順經驗縱深推進雙聯行動的決定》和《武山縣雙聯行動問責辦法(試行)》,組織召開了全縣“雙聯”行動北順現場會,先后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了 “全省看北順,我們怎么辦”大討論活動。
各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緊緊圍繞雙聯行動“八大任務”,全面落實“八個全覆蓋”,著力辦好“五件實事”,解決民生困難,興建人飲工程、拓寬貧困村產業路、硬化通村道路,努力改善農村基礎條件,扶持發展蔬菜、林果、畜牧等富民產業,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困難和發展難題。積極引導群眾樹立增收致富的信心和決心,讓群眾既富腦袋又富口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的基礎。
以雙聯行動進一步改進干部的工作作風。各級黨員干部進一步轉變作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田間地頭,在與群眾一起謀發展中加深干群的感情,在為群眾破解發展難題中改善干群關系,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中縮短干群距離,真正使雙聯行動成為黨員干部錘煉黨性、增長才干的過程,成為提高群眾收入、改善農村條件的載體。

縣法院黨員干部深入雙聯點四門鎮錄坪村走訪調研,并征求群眾意見,開展幫扶活動,為貧困群眾送去了航椒五號辣椒苗8萬余株,幫助群眾發展蔬菜產業。聯系馬力鎮南陽村的縣委組織部干部職工,與群眾“肩并肩”一同勞動,幫助群眾修路、引水。在縣委組織部的積極協調下,今年以來該村已啟動實施南陽村灌渠改造、田間道路建設、村級服務中心和文化廣場建設等項目。在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南陽村新修了長2000米、寬4米的田間道路,3000米的灌渠改造基礎工程已經完工,其他工程正在按計劃有序進行。

讓雙聯行動成為提升工作效能的有效平臺。全縣各級各部門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核心,認真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努力在教育實踐活動征求意見、即知即改、破解發展難題中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工作效能。縣農業局先后為馬力鎮王門、余寨、黎堡、高山等4個聯系村的204戶群眾送去了價值3.6萬余元的玉米良種、玉米配方肥和農藥等春耕生產物資,組織技術人員舉辦了3期農業技術培訓班。針對王門村在蔬菜產業路整修、砂化和渠道清淤工作中資金不足的問題,積極溝通銜接,及時落實幫扶資金7000多元,有效解決了聯系村春耕生產和產業發展中的困難。

針對廣大群眾生產中遇到的資金少、貸款難問題,縣金融辦、縣財政局、擔保公司和農行等單位組織工作人員,自帶打印機、復印機等設備,深入山丹鄉車岸村、溫泉鄉趙莊村等村開展雙聯貸款上門服務活動,對雙聯惠農貸款的相關政策、貸款使用和產業發展、雙聯貸款流程及注意事項等問題進行了現場解讀說明,對申請貸款的村民現場填表、現場采集資料,在現場完成了貸款調查等全部手續,符合條件的貸款戶很快在農行領取到了雙聯惠農貸款。
在雙聯行動中進一步密切干群的血肉聯系。各級黨員干部將教育實踐活動“五進五問”與雙聯行動“五訪五幫促發展”有機結合,積極深入聯系村、聯系戶,同人民群眾干在一起、累在一起,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自覺與群眾聯感情、聯發展、聯生計。溫泉鄉雙碌村村民張迎成近幾年給殘疾孩子看病,生活極度困難。聯系該村的縣上領導和殘聯、民政等單位的干部多次深入雙碌村調研,看望慰問困難群眾,在了解到張迎成一家的困難后,積極為他家協調各類幫扶資金,落實各項救助政策,幫助新建了70多平方米的磚木結構住房,并送去了輪椅、大米、衣服以及學習用具等用品,初步改善了這一家人的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