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以來,特別是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武山縣堅持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作為全縣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六個精準”的總要求,緊盯省上“1+17”精準扶貧工作方案的落實,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動員全縣上下凝心聚力、聚焦發力、準確用力,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工作。從即日起,縣精準扶貧指揮部辦公室與縣信息中心聯合推出“精準扶貧進行時”系列報道,努力為促進全縣精準扶貧工作再上新臺階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武山縣精準扶貧進行時】
公共服務保障篇(圖)

強化公共服務,緊盯社會保障惠民生。武山縣從與群眾關系密切的教育、醫療、文化、社會保障等問題入手,下大功夫、花大力氣,加快貧困村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向貧困村、貧困戶延伸,著力在公共服務保障上實現新突破。
教育方面。大力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積極推進教學資源向貧困村傾斜。2014年新建校舍5.1萬平方米、教師周轉房3255平方米、農村學校食堂33個,消除學校D級危房7066平方米,建成鄉鎮中心幼兒園11所,扶持發展民辦幼兒園5所,實現了鄉鎮中心幼兒園全覆蓋,落實各類補助和助學貸款1.23億元。今年投入資金1.16億元,實施56個貧困村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項目,將新建校舍5207平方米。按照“鄉鎮統籌、多元辦園、大村獨辦、小村聯辦”的思路和群眾需求,目前已開工建設貧困村幼兒園31個。到2017年,在全縣有需求的163個貧困村依托小學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63個,新增教學班361個,新增園位10830個,按標準配備幼兒教師401人,配齊教學設備,全縣貧困村適齡兒童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70%。到2020年全縣農村幼兒園達到289個,教學班達到487個,園位達到14610個,按標準配備幼兒教師1379人,配齊教學設備,實現有需求的貧困村幼兒園全覆蓋,對貧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費。改善鄉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到2017年,新建校舍16557平方米,補充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132人,農村學校教室、桌椅、圖書、運動場地等教學設施設備滿足基本教學需要,宿舍、床位、廁所、食堂、飲水等基本滿足生活需要。到2020年,新建校舍17457平方米,補充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265人,全面完成“改薄”任務,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均達到義務教育辦學標準。

醫療方面。2014年建成了縣疾控中心和15個鄉鎮衛生院應急物資庫,新建標準化村衛生室92個。今年將完成76個貧困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對每個村新建衛生室補助10萬元,實現貧困村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下一步,將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高待遇,強化培訓,從2016年起對服務人口在1000人以下貧困村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定額補助由每月200元增加到每月400元,2017年貧困村村醫全部具備鄉村醫生執業資格。充實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2017年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配備3名全科醫生,2020年達到5名。建立引導醫療衛生人員到貧困鄉村工作的政策和機制,每年選派98名縣級醫院醫師到貧困鄉村開展多點執業。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對全縣參合四類人群(低保、五保、計生二戶和殘疾人)取消新農合報銷起付線,報銷比例提高20%。2016年起,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推進分級診療,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貧困鄉村下沉。擴大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病種和救助對象范圍,實行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對救助對象住院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其它補充醫療保險支付后,個人無力承擔且符合規定的剩余費用,通過民政醫療救助給予補助,減輕患者負擔。

公共文化方面。不斷加強貧困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2014年建成文化廣場30個、農村文化室35個,高標準建成了馬力、灘歌2鎮綜合文化站,實現了鄉鎮綜合文化站、行政村農家書屋和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三個全覆蓋。今年新建農村文化廣場64個,全縣農村文化廣場將達到213個。到2017年,完成未達標的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三級以上標準建設任務,新建貧困村文化室79個,改造提升貧困村文化室77個,新建“鄉村舞臺”127個,每個行政村組建一支10人以上、相對穩定的民間自辦文化社團,實現貧困村綜合性文化中心全覆蓋。

社會保障方面。不斷完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努力實現貧困村社會保障全覆蓋。2014年,農村五保供養補助標準提高到3504元,城鄉低保標準提高15%,共發放養老金1.1億元。招考安置高校畢業生649人,新增城鎮就業6089人,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760人次,建成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20家。下一步,將加快養老福利機構、鄉鎮敬老院和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提高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水平和集中供養率,加快殘疾人康復和托養設施建設,到2020年底實現養老機構、日間照料中心對貧困村全覆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