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的灘歌鎮魏屲村,四周被綿延的群山包圍,站在山頂向下俯瞰,湛藍清透的天空像個大鍋蓋,扣在群山四周,從山頂到山腳,被碧綠的全膜玉米覆蓋著,3個自然村散落在半山腰,分布零散、交通不便,現有農戶147戶718人,其中貧困戶87戶448人,占總人口的62%。雖然為扶貧工作帶來許多困難,但這絲毫不能阻擋,當地群眾擺脫貧困、夢想小康的決心和信心!
李巧軍是天水市中心血站駐灘歌鎮魏屲村幫扶工作隊長。三年前,她是市中心血站雙聯幫扶該村的一名聯絡員。今天,她帶著組織的信任和群眾的期盼,再次踏上了這片熟悉的黃土地,開始了她的駐村幫扶工作。
走村入戶,精準識別
駐村工作伊始,李巧軍就和工作隊成員一道深入農戶院舍、田間地頭,與貧困群眾拉家常、交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詳細了解貧困戶經濟發展狀況,增收渠道,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等。她們走訪的第一戶貧困戶是魏成忠家,魏成忠一家6口,4口人有殘疾,有一個10多歲的兒子更是因病常年臥床,魏成忠本人只能干一些輕松的活,家庭的重擔主要扛在妻子肩上,因病、缺勞力成了他致貧的主因。貧困戶魏青榮一家6口,兩個孩子,一個今年大學剛畢業還未就業,一個孩子今年剛考上大學,父母年邁,家里養了5頭牛,孩子的學費主要靠賣牛來維持,因為缺資金而不能發展規模養牛產業,成了他致富路上的“攔路虎”……
在走村入戶的這些日子里,她和工作成員重點對貧困戶逐戶宣講惠農政策、探摸家底、了解需求,并一一記在本子上。因為要詳細了解,一天下來最多只能走訪10戶人家。通過挨家挨戶上門走訪,她們全面掌握了每一戶村民的家庭情況、經濟來源、貧困程度、致貧原因和發展愿望等,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牢靠的基礎。
建檔立卡,因戶施策
為了精準確定貧困戶,通過貧困戶、返貧戶書面申請,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民主評議,并經公示公告無異議后,逐戶填寫了《貧困村登記表》,逐級進行審核,確定了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87戶,精準確定了2014年返貧對象、脫貧對象以及2015年的貧困戶及預脫貧對象。
找準了問題,摸清了底子,精準確定了貧困戶,這才是開展扶貧工作的基礎。接下來的時間,李巧軍和工作隊員并沒有閑下來,而是根據這段時間走村入戶掌握的不同農戶的生產、生活和經濟收入情況,和村委會的班子坐在一起交流座談,認真分析致貧原因,提出了脫貧致富發展思路:一要轉變當地村民的思想觀念;二要利用魏屲村的地理優勢,發展核桃種植、架豆王種植,家畜養殖業;三要提高村民的種植、養殖技能;四要引進資金,解決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問題。照著這個發展思路,她們將根據所掌握不同戶的貧困因素,因戶制定幫扶措施,幫助該村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真抓實干,情系群眾
從入駐魏屲村的那天開始,她和工作隊成員就一直在做著一件重復的事情,陪村民們“拉家常”,在“拉家常”的過程中了解村情、宣傳省、市委精準扶貧“1+17”、“1+18”方案和縣委精準扶貧“1+20”政策,鼓勵村民們轉變思想觀念。為了幫助該村盡快解決今年啟動的安全飲水問題,她及時向工作單位領導匯報情況,引起單位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今年,市中心血站籌資3萬元,協助該村完成引水入戶的管道鋪設工程。在得知有幾戶貧困戶在引水入戶過程中,還需5700元的資金缺口時,市中心血站也給予了支持。全省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發放工作目前正在開展中,她和工作隊成員又開始進村入戶,逐戶了解貧困戶需求,掌握貧困戶發展產業意愿,最大限度地釋放政策措施的綜合效應,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精準扶貧,這才是開始,魏屲村還有87戶村民沒有脫貧,還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資金、項目、技術……
二個月的駐村幫扶經歷,她感受頗深,但最大的困惑還是她的家:孩子在上小學,婆婆今年因心臟病剛做完手術,正在恢復中。但是,她深知單位選派她到貧困村開展幫扶工作,這是組織對她的信任,為了村民的幸福,她無怨無悔。能把精準扶貧工作干好、干扎實,能為群眾多辦實事、辦好事,能看到更多貧困村民燦爛的笑容,這就是她最大的安慰和快樂。她說,我們駐村幫扶隊員就是貧困戶心中的那盞明燈,要在工作中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指引貧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