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西梁模式是集全膜玉米、正茬及復種蔬菜、原膜二次利用于一體的高產、高效、優質的糧、油、菜協調、綜合發展的旱作農業推廣模式。今年以來,武山縣把復制推廣“西梁模式”作為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有效舉措之一,通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與優化,建立與自然條件相適應的穩定的增收產業,有力推動了全縣旱作農業發展,促進貧困山區群眾增收致富。

一是“復制”種植區域。在不斷加強西梁區域全膜玉米、正茬及復種蔬菜種植擴面、提質、增效的基礎上,結合西梁地域特點,把工作重點放在全縣開辟新的適宜種植區域、不斷擴大旱作蔬菜種植面積上,進一步強化示范帶動,先后在東部淺山區溫泉東梁,南部淺山區的馬力鎮高山、龍臺鄉東溝,西部淺山區的高樓鄉柴坪、秦灣、葉兵和樺林鄉謝坡、天局,北部干旱山區咀頭鄉咀頭、吳莊、張溝等貧困村建立新的示范種植區域,示范推廣復種、正茬豆角10000多畝。

二是“復制”種植技術。堅持把西梁模式中成功的技術帶到新建示范種植區域,農業局安排專門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針對施肥、整地、鋪膜、播種、間苗、搭架、引蔓、追肥等各個重要環節,現場對群眾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一對一”解決群眾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真正做到了種植環節技術服務全程跟進,切實為示范種植區的群眾提供了技術保障。

三是“復制”銷售渠道。積極協調、主動聯系現有的正茬豆角收購客商到新建示范種植區或者附近的農產品交易市場收購豆角,為群眾搭建暢通的信息渠道,實現客商上門收購,解決了種植戶豆角銷售問題,為群眾發展旱作蔬菜提供了保障,切實開辟了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通訊員 羅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