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 武山縣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文物古跡眾多,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點、自然景觀搭配天成,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1處,3A級旅游景區3處,“祈福圣地·大福武山”、“西北最佳湯浴康體目的地”等旅游品牌日益顯現,武山正在向絲綢之路黃金旅游帶上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城市邁進。近日,武山縣信息中心推出【暢游武山】系列策劃,集中展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成果,大力宣傳武山祈福文化、湯浴養生、生態休閑、鄉村旅游等精品旅游線路,為廣大市民游客奉上一場精彩紛呈的旅游盛宴,敬請關注。

(國家4A級旅游景區水簾洞)
祈福圣地說祈福,石窟文化顯魅力。千百年來,水簾洞景區以獨具魅力的石窟藝術和聚祥納瑞的世界第一摩崖大佛吸引著八方來客游覽觀光、祈福納祥。1984年,水簾洞拉梢寺摩崖大佛檐棚處發現元代銅鏡一面,上書:“祈一家長稚保佑平安”,表達了古代人們祈求上蒼賜福,渴盼平安祥順的美好愿望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故而摩崖大佛成為祈福大佛,水簾洞成為祈福圣地。唐代開鑿的木梯寺石窟群,宋代祭天祈雨的風云雷雨壇等遺存,也都和水簾洞一樣,代表了古代先民敬天禮神、道法自然的生活態度,也從多個側面印證了武山就是隴上著名的祈福圣地。山不在高,有神則靈。千年以來,以水簾洞為代表的寧遠大地,人們敬畏天地、辛勤耕耘,祈福圣地、大福武山也一直吸引著周邊廣大群眾和四面八方的游人到此祈福納祥,向外界展示著武山祈福文化的深厚內涵。

(武山水簾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
夏日的武山,山川蔥郁,果蔬飄香。祈福福地,鐘靈毓秀,瑞氣蒸騰。進福門、走福路、登福山,求健康、祈祥瑞、納福氣,通過進香祈福、系帶求福、掛牌得福、旋鼓舞展演等祈福文化活動,給廣大游客及家人祈得長壽之福、富貴之福和康寧之福,共同祈禱國家昌盛、百業俱興、人民幸福。

(2015中國·武山水簾洞拉梢寺世界第一摩崖大佛祈福文化旅游節)
武山水簾洞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位于縣城東北約25公里處,距國道316線、天定高速公路和隴海鐵路均不足10公里,以石窟藝術和丹霞奇峰為主體,集觀光賞景、宗教朝拜、文化旅游、修學科考、避暑休閑、娛樂健身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風景旅游區,是絲綢古道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和祈福勝地!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木梯寺一角)
木梯寺石窟景區位于武山縣城西南約35公里的馬力鎮楊坪村后柏林山山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石窟塑像多為石胎泥塑,塑作內容廣,取材豐富,雕飾多變,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尤以五、七窟塑作彌足珍貴。木梯寺歷史悠久,加之所在地峰巒聳立、山形奇特,被稱為“道教圣地”。
慈云寺位于甘肅省武山縣城南約20公里的龍臺鎮境內,坐落在西秦嶺南麓的太皇山半山腰。這里山勢雄偉,層巒疊嶂,草木蔥郁,四季分明。山上植被成梯狀分布,山間泉流、瀑布常年不枯。靜坐林間,能聽到松濤陣陣,溪流淙淙。循路游覽,可一睹“七峰蓮花抱古寺,五霞彩虹映佛光”的慈云寺勝景。

(木梯寺大佛)

(木梯寺佛像)

(木梯寺佛像)

(木梯寺一角)

(慈云古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