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貧困農戶增收目標 全力推進富民產業落實
——武山縣農業局組織技術力量對全縣正茬豆角、中藥材種植開展縣級驗收

今年以來,武山縣委、縣政府按照全省“1+17”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方案,緊緊圍繞全縣四個貧困片帶,111個貧困村的產業結構優化和1.3萬多貧困戶收入增長,實現整縣脫貧為目標。全力培育和推進多元富民產業發展,年初縣政府列入財政專項預算資金1000萬元,對全縣2016年及以后所有預脫貧的貧困戶實行正茬豆角、中藥材種植獎勵扶持政策。截止目前,全縣已落實高原夏菜(正茬豆角、菜瓜、甘藍等)和中藥材種植面積4.6萬畝,其中2016年及以后所有預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及集中連片的貧困片帶落實種植正茬豆角2.56萬畝,中藥材0.92萬畝。

開春以來,縣農業部門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發展富民產業,實現全縣脫貧的重大部署,及時組織技術人員,廣泛宣傳發動,按照《武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落實正茬(復種)豆角種植面積的緊急通知》(武政辦發[2016]21號)文件精神,在全縣15個鄉鎮,170個村組織開展正茬豆角、中藥材種植工作。各鄉鎮高度重視,把富民產業培育作為增加貧困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全力從組織動員,政策宣傳,物資保障,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控,督查推動等六方面扎實開展工作,確保了精扶貧精準準脫貧富民產業培育政策落到實處。
目前正茬豆角、中藥材種植已全面結束,較好的完成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富民產業培育階段性的任務。縣農業、財政和扶貧等部門組成縣富民產業培育(正茬豆角、中藥材種植)驗收工作組,由農業局牽頭,副科級以上領導帶隊,深入全縣15個鄉鎮開展正茬豆角、中藥材種植面積縣級驗收工作。

一、精心制定方案。為了確保驗收工作順利有序開展,縣農業局先后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富民產業培育正茬豆角、中藥材種植面積自查自驗的通知》和《2016年度武山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富民產業培育正茬豆角、中藥材種植面積核查驗收方案》。要求各鄉鎮開展自查自驗,在此基礎上精心制定完善了縣級驗收方案,對驗收的方式方法,驗收的相關要求以及組織保障都進行了明確的規范,確保驗收的程序科學合理,驗收面積真實準確。

二、深入實地測量。核查驗收工作由責任心強、業務能力過硬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24人的兩個核查驗收工作組。深入各個鄉鎮開展實地測量,采用逐地塊實地丈量和遙感監測相結合的辦法,在2016年及以后全縣預脫貧的貧困村和全縣集中連片貧困帶中隨機抽取2個村進行面積核查。在核查過程中隨機抽取10戶種植戶作為檢查驗收樣本點,通過對樣本核查成果分析后,依據樣本屬性(建檔立卡貧困戶、非貧困戶)核查面積分別求出折算系數,據此求出本鄉鎮實際種植面積。核查組按人員分工對各項核查結果進行匯總后,核查驗收組組長將結果與被核查鄉鎮主要領導進行交換說明,簽字確認。

三、強化組織保障。一是工作組成員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深入現場,認真核查,不走過場,確保核查驗收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數據。二是加強了相關檔案的建設管理,建立以“圖、表、冊”為內容的種植戶管理檔案,力求做到種植戶屬性清、補貼標準清、面積清、地塊清、金額清,補貼資金發放不錯、不重、不漏、不虛。三是建立問責機制,逐級督查、逐級問責,確保補貼面積核實準確,補貼資金發放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