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武山縣以“保安全、保暢通、除隱患”為重點,以預防和減少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為突破口,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靠實工作責任,嚴格執法監督,深化宣傳教育,筑牢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屏障。

一是完善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良好格局。按照 “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安全工作要求,充分發揮“兩站一室”作用,在全縣15個鄉鎮成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服務站,344個行政村成立交管室,建立了180個勸導站,由鄉鎮副職兼任站長,轄區安監、交通、交警、農機、公安派出所等部門派員參加,與安監站、派出所、村鎮建設管理站等合署辦公。組織專業執法、安全監管、交通協管員、交通志愿者、交通安全宣傳員五支隊伍,建立健全鄉鎮長、安監站長、運管站長、農機站長、派出所長、交警中隊長“六長”聯動機制,嚴厲打擊拖拉機、農用車無牌無證、違法載人等嚴重違法行為,規范農村道路行車秩序,大力排查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筑牢農村預防道路交通事故防線。

二是突出工作重點,最大限度消除農村道路安全隱患。在不斷完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優化道路結構的同時,突出重點車輛、重點地區、重點時段三個重點,嚴查摩托車涉牌涉證、不戴頭盔等違法行為及農村客運超員等交通違法現象,強化對違章占道經營及國道、省道沿線村莊行人亂穿馬路、農用車違法載人等違法行為的監管力度,加大對節慶日、農村集市日交通違法行為的整治,最大限度地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

三是深化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提高農村群眾交通安全意識。在依靠鄉鎮政府深入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進村組、進集市、進學校活動,普及群眾交通安全常識,引導群眾知法守法,積極配合,自覺參與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的同時,積極借助廣播、網絡、報刊尤其是在農村影響力較大的電視媒體,向農村群眾報道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和交通安全防護常識,宣傳相關政策法規,引導農村自覺依法文明交通。并著重抓好農村“五小”車輛駕駛員交通法規和實際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培訓,提高駕駛員基本素質,力爭將交通安全意識深入人心,營造濃厚社會氛圍。

四是強化源頭監管,加強農村車輛管控。加強對機動車駕駛人考試發證工作監管,切實提高駕駛人的駕駛水平。嚴把車輛注冊檢驗關,堅決防止只蓋章不檢測,杜絕不合格機動車入戶,杜絕農村報廢車、拼裝、擅自改裝以及盜搶車輛違規上路行駛。推行機動車村級化管理,全面排查農村車輛登記和駕駛證申領情況,啟動流動車管所開展上門服務,加強客運安全監管,抓好源頭防范工作。

五是優化警力,加強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強對廣大基層公安交警業務知識、技能的學習培訓,強化交通協管員規范化管理,根據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實際情況,合理分配警力,優化農村布警密度,堵塞管理漏洞,確保農村路面交通不失控。同時,充分借鑒和推廣外地經驗、作法,積極控索農村派出所參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新路子,改善農村地區交通安全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