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五年的探索與創新繽紛交錯,成就了武山縣的華麗蝶變。五年的發展與變遷波瀾壯闊,演繹著武山人民的昂揚斗志。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縣委團結帶領全縣人民,風雨兼程,砥礪奮進,譜寫了武山發展史上的嶄新篇章。為進一步凝聚同心同德的精神和力量,提振決戰決勝的信心和勇氣,武山縣推出【聚焦黨代會】系列主題報道,細述五年來的滄桑巨變,勾勒未來武山的似錦前程。

10月16日,武山縣第十四次黨代會隆重開幕。索鴻賓同志代表中國共產黨武山縣第十三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安排部署未來五年各項工作,勾勒宏偉發展藍圖。
報告指出,武山縣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圍繞打造“綠色宜居武山”的目標,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努力讓武山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藍天永駐。
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加快實施渭河干流武山段及其五大支流等重點區域和各類自然保護區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強化河流源頭和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大力實施林業生態建設計劃,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工程,全力抓好縣內國省道及其它重要公路沿線綠化,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計劃,突出抓好水源地保護、重點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質監測、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等工作,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按照“五美”要求,以“三線四片兩帶百村”為重點,堅持舊村改造與新村建設相結合,抓好村內巷道硬化、文化休閑廣場、危舊房改造、公共環衛設施建設以及村莊綠化、亮化、美化,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加快啟動省級園林城市創建工作,不斷增加城市綠地面積,對有價值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樹木等歷史文化遺跡進行保護,做到傳承歷史文化與融入現代文明的有機統一。繼續完善和推行城鄉環境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制,不斷強化清潔員、保潔員、清運員三支隊伍建設,逐步實現城鄉環境衛生管理規范化、精細化、長效化。
積極推進兩型社會建設。開展以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循環農業為主的循環經濟建設,加快改善能源結構,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建立發展循環經濟產業有效模式,堅決治理農業面源污染,促進產品向低污染、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環保、節約的生產生活方式,鼓勵綠色出行,提倡合理消費,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著力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