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
武山縣樺林鎮陳咀村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側記
金秋十月,一個收獲碩果與孕育希望的季節,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電波風傳,十九大的聲音鏗鏘有力,響徹位于國家級貧困縣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習總書記報告里普發給群眾的“民生紅包”,恰似寒冬里的火把,溫暖了數萬貧困群眾的心窩。
時間定格在10月18日上午,坐標位于武山縣樺林鎮深度貧困村陳咀村貧困戶張新蓮家中。
“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短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電視里習總書記的話厚重有力,溫暖如火,瞬間點燃了張新蓮的心火。她激動的拿起手機,給遠在山東上學的二兒子打電話,“政府給咱家貸了5萬元的扶貧貸款,落實了低保,我看病的錢還給報銷了,來幫扶的干部還幫咱們種了中藥材,你不要有任何壓力,要安安心心好好學習,不要辜負黨和政府的好心,以后一定要回報所有幫助我們的人。”張新蓮的丈夫四年前因病去世,大兒子常年外出務工。兩年前,張新蓮在干農活時不慎摔傷,連續不幸給這個原本就不算富裕的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在這個時候黨和政府成為了她最大的靠山和后盾,給予這個家庭最大的支持和幫助,先后落實了精準扶貧貸款,辦理了農村低保,并幫助發展致富產業,讓她家實現脫貧致富有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個邊遠的小山村里,收看十九大開幕式的貧困群眾,都不約而同的對自己的美好未來滿懷憧憬。
樺林鎮陳咀村地處武山縣西北部山區,平均海拔在2300米,該村共有64戶268人,2013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54戶238人,屬于典型的高山深度貧困村。近年來,在脫貧攻堅中,在縣政府辦公室的幫扶下,該村大力改善基礎設施,發展高山架豆和中藥材等富民產業,幫助貧困戶拓寬增收致富渠道。連日來,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在全村群眾中引起廣泛熱議,報告中的一系列民生目標和務實舉措,成為黨員干部群眾最關心和關注的話題.
該村駐村幫扶隊隊長、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陸云春激動地說:“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如春雷如戰鼓,振奮人心,催人奮進,報告對我們干好駐村幫扶工作更加堅定了信心。特別是總書記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要建立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給廣大農民吃了定心丸。作為駐村幫扶隊隊長、村黨組織第一書記,我深感肩上的擔子沉重。我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立足陳咀村實際,逐步解決村莊亮化美化、產業路修建等群眾關切的問題,引導幫助群眾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種植,加大村莊環境衛生治理,為全村群眾如期實現脫貧致富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陳咀村易地扶貧搬遷戶李錄定感慨的說,“這幾年,我們農村的變化太大了,現在水泥路通到家門口了,自來水也接到每家每戶了,村里的環境也變得干凈整潔了,大家種藥材的種藥材,打工的打工,錢袋子都鼓起來了,還給咱弄了易地搬遷,把我們從大山搬到了平川,這是前幾年根本不敢想的,這些變化都得感謝黨的好政策和各級幫扶干部。”
“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說,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雖然我們這些農民文化不高,但我們都知道,總書記是為我們好。” 陳咀村黨支部書記趙緒同說,“當時在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收看開幕式的干部群眾,把手都拍紅了,因為這真是把老百姓的事放在了心坎上!”
……………………………………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一條條,一句句,都是黨對人民群眾的血肉深情。
“久困于窮,翼以小康。” 十九大閉幕了,十九大帶來的火熱浪潮卻依然高涌。如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最后沖刺已經到來。我們堅信,今天的陳咀村,隨著黨的十九大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地生根和廣大群眾脫貧致富信心的不斷提升,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通訊員 陸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