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武山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隆重開幕。縣長馬勤學代表縣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2018年,武山縣繼續深入開展 “繡花”式扶貧,落細落實“七個一批”舉措,全年減貧1.5萬人,力爭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夯實基礎補短板。傾力爭取全省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貸款,以73個深度貧困村為主戰場,高質量編制脫貧攻堅規劃,積極做好項目對接申報,加快實施通自然村道路硬化砂化、村內巷道硬化、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易地扶貧搬遷、農村C級危房改造等重點基礎項目,繼續完善村衛生室、幼兒園、村級活動場所、文化體育設施、便民服務網點、通訊網絡、電力保障等公共服務設施,統籌實施光伏扶貧發電、污水處理、垃圾收運、庭院硬化、綠化亮化等一批農村民生工程,全力補齊弱項短板。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以國開行貸款農村基礎設施項目為支撐,統籌完善貧困村和非貧困村基礎設施,有效解決發展差異問題,不斷提高全縣脫貧整體質量和穩定性。

培育產業促增收。積極爭取用好省上特色產業發展工程貸款資金和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不斷放大扶貧互助資金帶動效應,大力扶持發展蔬菜、林果、中藥材、特色養殖、電子商務、鄉村旅游等富民產業,真正實現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縣財政繼續加大富民產業資金投入力度,扶持貧困戶戶均種植豆角、中藥材等經濟作物2畝以上,實現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積極實施生態扶貧工程,全面落實農村護林員、草管員、護路員、保潔員等公益崗位,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抓好貧困群眾勞務技能培訓和鑒定,做好有組織輸轉工作,不斷增加貧困群眾勞務收入。

落實政策強保障。加強貧困人口動態管理,逐村逐戶完善幫扶規劃和計劃,扎實做好政策宣傳、駐村幫扶、技能培訓等工作,確保扶貧有準頭、群眾有奔頭。加強與深交所和天津寶坻區的對接交流,深化雙方產業合作、人才交流、資金支持,不斷鞏固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全面落實兜底保障措施,全力保障困難群眾生活,認真做好大病救助、臨時救助、特困人員供養、殘疾人扶助等工作,繼續抓好“三戶一孤”大病救助保險全覆蓋工作,確保貧困群眾生活有保障、脫貧不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