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挽東正在給武山學子辦理助學貸款)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于農村的人們來說,讓大山里的孩子走進大學,是普通老百姓最大、最樸實的愿望。
在農村,孩子考上大學,孩子的父母會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在鄰里親朋間傳遞,鄰里之間會對這個好消息進行議論很長一段時間。別說父母當時有多么高興了,他們“恨不得”告訴全世界,“我們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了,孩子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然在這成功消息的后面,卻存在著一份擔憂和困惑。孩子考上了大學,學費、生活費等一系列的開支讓父母絞盡腦汁,要是家里是一個孩子上學還好,要是有兩個孩子一起上學,真的是難倒了父母。
在困惑的面前,總有辦法解決問題。
助學貸款圓夢武山貧困學子大學夢
武山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王挽東告訴記者,2007年前,全國貧困大學生助學貸款工作由商業銀行運作,學生申請難、審批難的問題層出不窮,導致部分學生錄取后因無力支付大學費用而輟學。為了讓廣大貧困學生能完成大學學業,2007年,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指導下,教育部和國家開發銀行積極協調,在全國17個省開展生源地助學貸款試點工作,武山縣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助學貸款工作領導小組,并協調編辦等部門設立了專門機構,有力解決了學生上大學的困難。

(辦理助學貸款現場)
記者了解到,武山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堅持“情系貧困學子,傾心竭力服務”的思想。以規范的管理和扎實有效的工作機制形成了助學貸款良性運行的大好局面,自2007年實施以來,共計為13170名高校貧困學生辦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計1.88億元,基本做到了“應貸全貸”的目標。每年還貸率始終為100%,武山縣在2010開始連續7年全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綜合考核中被評為優秀。
熱情周到的服務為學子樹立前進信心
當記者問及關于助學貸款辦理成功的做法時,王挽東說,為了全面落實好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宣傳活動是他們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武山縣采取六項宣傳措施,讓學生以及家長對生源地助學貸款政策有深入詳細的了解,同時也為還本付息打下堅實的基礎。王挽東還說,他們堅持把強化服務作為搞好辦理助學貸款工作的著力點和切入點,嚴格按照貧困生認定、申請受理、信息建立、合同簽訂和檔案管理等工作程序,精心設計工作流程,科學規范操作,切實做到貧困生摸底到位、工作責任到位、熱情服務到位、規范操作到位、檔案管理到位等“五個到位”。
記者獲悉,貸款學生雷雄雄,2006年考入天水師范學院,因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無法支付上學費用。武山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當了解情況以后,主動聯系該生辦理了助學貸款,為雷雄雄解決了大學學費問題,并經常與他保持聯系,鼓勵在校期間抓緊學習,爭取考上工作。最終該生不負眾望,畢業當年以學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特崗教師,現在洛門初中任物理教師;貸款學生頡奮軍,也在他畢業的當年,以學科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取武山縣特崗教師。

(王挽東給學生做誠信教育宣講)
筑牢誠信教育 積攢人生財富
當記者問及誠信還款的問題時,王挽東告訴記者,辦理貸款伊始,他們深知在青年學子中,辦理助學貸款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將會成為全國最早一批在金融系統有完整信用記錄的人,因此,他們一開始就通過高中誠信教育宣講、發放宣傳資料、設立政策咨詢處等辦法,廣泛宣傳誠信還款的重要性,力爭通過這些學生的誠信還款,從青年一代開始,喚起他們珍惜信用記錄的意識,逐步感染身邊的所有人樹立誠信觀念。
“2017年,我縣被甘肅省教育廳定為電子合同試點縣,通過去年的試點總結,今年,我們計劃4月份開始在高中學校進行貸款預申請,7月底開始受理簽訂合同。”武山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王挽東說,在繼續保持以往成績的同時,結合《2018年國家助學貸款工作指引》,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認真開展需求摸底,提升貸款工作水平,堅持應貸盡貸與精準資助并重,不設貸款規模,不限制人數,凡有需求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班級評議和學校審核,都能獲得助學貸款。同時,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和辦理速度,讓貸款學生快速順利辦理助學貸款。(中國甘肅網記者狄東陽)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