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縣蔬菜產業發展歷史悠久,為進一步擦亮武山縣“隴上菜都”金字招牌,寶武兩地聚焦武山縣“農業優先型”發展定位,雙向發力在科技引領、龍頭帶動、品牌塑造方面下功夫、求實效。
一是“同向發力”促協作,共繪產業發展“新藍圖”。堅持把蔬菜產業作為武山縣首位產業和富民增收主導產業,持續加強津甘兩地溝通合作,緊盯打造全省優質綠色農產品全產業鏈示范高地目標,堅持高標準謀劃、高起點推進武山縣“五十億”級蔬菜全產業鏈集群打造。通過實施東西部協作鄉村振興產業賦能中心建設項目、灘歌鎮現代化食用菌產業園建設等項目,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致富。
二是“以點帶面”促發展,科技賦能跑出“加速度”。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30萬元,實施科技項目6大項,引進推廣天津黃瓜研究所、天津農科院等機構的黃瓜、辣椒、白菜、甘藍等蔬菜良種,利用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病蟲綜合防治等良種良方配套技術措施,建成渭河川區塑料大棚“馬鈴薯—油菜/香菜—蒜苗”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模式技術集成試驗示范區,推動天津優質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有力促進了天津市優勢科技資源與武山縣蔬菜產業發展需求的融合對接。
三是“固強補弱”促提升,拓寬延鏈補鏈“新路徑”。甘肅隴漿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武山縣為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延長蔬菜產業鏈條,招商引進的一家集蔬菜精深加工、研發、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今年以來,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500萬元,新建工業集中區標準化廠房,該項目的建成不僅提升了寶武兩地東西部園區結對共建水平,更為從事山野菜深加工的塬香(甘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安心落地提供了“拎包入住”的便利,甘味農特產品企業投產后年產值將達5000萬元,助力全縣蔬菜產業在延鏈方面邁出堅實步伐。
四是“借勢賦能”促消費,奏響助農增收“合奏曲”。充分發揮天津網絡平臺優勢資源,邀請天津市知名國家級演員“紅鯉魚與綠鯉魚”在抖音直播平臺開展了現代農業產業園現場直播,大力推介武山優質蔬菜,進一步提升了“隴上菜都”知名度。積極搭建兩地蔬菜科技推廣、展示展銷以及合作交流平臺,簽訂了消費幫扶框架協議,開通了武山蔬菜“直通車”,特色農產品長期入駐寶坻區勸寶超市。建成了鄉村振興產業賦能中心,加快“十有武山”區域公共品牌的推廣使用,健全武山縣有機蔬菜(綠色)地理標志品牌保護制度,發展數字農業,打造線上交易中心,與重慶載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直采直供”合作,開展甘肅武山—重慶江北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全面拓寬蔬菜銷售渠道。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