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路求發展 再創武威新輝煌
武威市委書記肖慶平 武威市市長郭承錄
武威城市一角
韶光荏苒,歲月如流,轉瞬間新中國建國60年。60年的成就,不僅使國人歡慶,也讓世人贊嘆。60年的滄桑巨變,60年的光輝歷程,是華夏兒女艱苦卓絕,努力奮斗的60年,更是中國人民不斷探索,成就夢想的60年。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武威市各族人民在歷屆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撐”的工作思路,艱苦努力,奮發進取,埋頭苦干,扎實工作,國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武威地處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匯地帶,為河西走廊東大門,是中國旅游標志之都、中國葡萄酒的故鄉、西藏歸屬祖國的歷史見證地和世界白牦牛惟一產地,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優秀旅游城市和對外開放城市。歷史上的武威,在祁連山雪水的滋養下,氣候宜人,沃野豐饒,經濟發達,文化繁榮。
圖為省委書記陸浩、省長徐守盛在武威市委書記肖慶平、市長郭承錄的陪同下視察新型太陽爐多晶硅項目。
60年來以來,歷屆黨委、政府帶領勤樸堅韌的武威人民艱苦奮斗,把這里建設成了甘肅乃至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在經濟社會各條戰線取得了豐碩成果。撤地設市后,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以城市建設為龍頭,傾力打造四張名片、發展四大產業,進一步夯實了武威的發展基礎。圍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撐”的總體思路,幾年來,全市在堅持壯大“四大產業”的同時,適時地把節水增收、工業富市、招商引資、勞務輸出、改善民生等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兩高五增”和“爭名次、上臺階,創一流”等工作要求。實踐證明,這些舉措和辦法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也符合武威實際,起到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在事關全局的一些重點工作上取得了新的進展和突破,全市經濟社會總體上朝著又好又快的方向發展。認真實施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生態保護和建設取得了新成效。從2006年應急項目啟動以來,共關閉農用機井1933眼,壓減灌溉配水面積25.56萬畝,削減地下水開采量3.4億立方米,建成以日光溫室為重點的設施農業7.91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2.37萬畝。民勤盆地和涼州區地下水位下降速度逐步減緩,局部地方開始回升。與此同時,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基本條件明顯改善;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加快實施工業富市戰略,特色優勢產業開發初具規模;堅持統籌兼顧,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近兩年,全市財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達到9.01億元,其中去年5.87億元,占當年財政支出的12.97%。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武威呈現出經濟較快增長、社會全面進步、民生不斷改善的良好態勢,綜合實力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民勤縣特產黃河蜜瓜豐收
武威的人均水資源,分別是全省和全國的1/2和1/4,耕地畝均水資源分別為全省和全國的2/3和1/8,在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中,還要逐年大幅度削減地下水開采量和水資源使用總量。在河西五市中,不論是農業資源還是工業資源,武威都無法同其他市相提并論。但優勢和劣勢是相對的,一些方面的優勢又是在發展中不斷發掘和培育的。近些年,我們圍繞農產品資源開發大做文章,已經形成了一些明顯的產業和產品優勢。福建達利、山東威龍、南京雨潤等全國知名企業紛紛入駐武威投資發展。煤炭資源集散、熱電聯產建設、太陽能開發利用等一批重大項目也進展順利。這雄辯地說明,加快武威發展不是沒有出路,關鍵是解放思想,創新思維,努力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我們必須敏銳地把握內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努力掌握科學發展的主動權。
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市上在廣泛調研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大力實施外引內建、西進東出、城鄉一體發展戰略,走出一條以非公經濟、節水增收、勞務輸出為支撐的科學發展新路子”的總要求。之所以提出“三大戰略”,基本考慮是:第一,外引內建是加快武威發展的必然選擇。武威面臨的問題,從根本上說還是發展機制不活、路子不廣,必須在創新發展機制上下功夫。外引內建,外引就是引資金、引技術、引項目、引人才,內建就是創新發展機制,著力構建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外引內建實質就是一種全方位的開放戰略。第二,西進東出是破解武威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第三,城鄉一體發展是破解“三農”工作難題的根本出路。城鄉二元結構明顯,這是影響和制約武威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城鄉一體發展,就是要用經營城市的理念來規劃建設農村,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農村現代化水平;就是要通過增強城鎮的輻射帶動功能,加快推進城鎮化來轉移和減少農民;就是要用新型工業化來帶動農業產業化,不斷強化帶動城鄉發展的產業支撐,實現工農互促共同發展。圍繞“三大戰略”,市上提出了“三大支撐”。這“三大支撐”:一是非公經濟。這是加快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增長點。目前,武威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6.4%,非公經濟上繳稅金占到財政收入的53.93%,從業人員達到39.08萬人,已經撐起了全市經濟的“半壁河山”。二是節水增收。這是武威的市情和水情特征所決定的必由之路。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的核心就是節水增收。要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等措施,確保減少水資源配置總量和配水面積后農民收入持續增加,最終實現生態好轉、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社會和諧穩定的治理目標。三是勞務輸出。這是轉移農民、提高農民、減少農民的重要途徑。
涼州區張義鎮人參果豐收
60年櫛風沐雨創佳績,60年改革春風惠武威。我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只要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重點治理這個核心,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精神,頑強拼搏,扎實苦干,就一定能夠實現武威經濟社會的新跨越,再創武威新輝煌!
本版策劃組稿:中共武威市委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