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川縣在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過程中,堅持“為民、利民、便民”的原則,把改善低收入家庭居民生活環境、提高低收入群眾生活質量結合起來,積極開展優化城鄉市容市貌和環境秩序;不斷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圓了更多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夢”,提升了廣大低收入市民生活的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數。
市民馬存娃常年與年邁的父母以及妻子、小孩、妹妹擠住在一間30余平方米的房屋中。由于他們夫妻倆都沒有工作,且孩子一天天長大,一家三口只好在外面租房居住,依靠政府發放的低保救助金維持生活。今年7月,馬存娃一家搬進了和諧家園保障性住房一套近50平方米的住房。馬存娃激動地說:“以前,像我這樣無經濟基礎的人家,買樓房只能在夢中想像。保障性住房建設,使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住進新房子,開始新生活。在張家川縣保障性住房小區,都能見到因住上新房子而歡聲笑語,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情景。

住房保障事業,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百姓安居樂業,事關國計民生、社會和諧穩定大局。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扎實推進,讓廣大低收入群眾共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據介紹,張家川縣和諧家園住宅小區是由我縣2010年三個廉租住房項目上磨小區、祥和小區、新民小區和2010年國有林場棚戶區改造項目合并建設的大型保障性住房小區。
截至目前,小區建成后不僅能解決縣城區3000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享受了住房保障政策的“溫暖”,還將成為我縣市容市貌的一個新的亮點。

張家川縣為了嚴格做到“落實政策不走樣,執行政策不打折”,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制定了工程質量、政策資金、后續管理“三確保”制度,目前,小區內配有附屬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市場等各種便民網點,綠化率達到35%,容積率為1.8%,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環境優雅,是理想的居住地。小區總占地面積155畝,總建筑面積17.37萬方米,工程總投資3.1億元,其中廉租房14.67萬平方米,國有林場棚戶區改造項目2.7萬平方米。小區整體設計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了縣城區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經濟狀況和生活便利等因素,設計有大、中、小等多種戶型。于2010年7月20日破土動工,2011年8月完成主體工程并于11月完成配售,今年5月底完成附屬工程建設,目前即將入住。
據了解,張家川縣還在積極籌措資金,多方努力,援建保障性住房讓廣大低收入市民在一個安靜、文明、祥和生活環境中享受更加文明的現代化生活。使之真正成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