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成立于1953年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2013年7月6日將迎來60周年華誕。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全國回族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建縣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張家川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60年風雨歷程,60年滄桑巨變。為了充分展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60年來的新發展、新變化,從即日起特推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熱烈慶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之一百一十三
秦嶺細鱗鮭實現人工養殖

經過三年多的不懈探索和實踐,在省漁業技術總站的具體指導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在土著魚類人工養殖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國首次實現珍稀魚種秦嶺細鱗鮭全人工養殖,成魚養殖成活率達到93%,并將其中的5000尾放流到野外,相關研究成果也達到了國內同類項目領先水平。

花園村秦嶺細鱗鮭馴養繁殖場地處秦嶺細鱗鮭自然保護區,位于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境內的馬鹿河流域,總面積8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域19.5平方公里,占22.9%,緩沖區62平方公里,占72.9%,實驗區3.5平方公里,占4.2%。秦嶺細鱗鮭馴養繁殖場也是秦嶺細鱗鮭省級種質自然保護區所在地。從2011年,張家川縣邀請省漁業技術推廣總站和市漁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駐扎在繁殖場,在張家川縣馬鹿鄉秦嶺細鱗鮭馴養繁殖場首次開展了人工繁殖試驗,通過人工授精,產受精魚卵10000余粒。2012年孵化秦嶺細鱗鮭魚苗17000余尾,使張家川縣秦嶺細鱗鮭的人工養殖數量達到20000余尾,繁殖技術取得首次成功。

據了解,通過人工注射催產,今年,張家川縣馬鹿鄉秦嶺細鱗鮭馴養繁殖場的珍稀魚種秦嶺細鱗鮭將達到20萬尾的魚苗孵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