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近年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各條工作戰線上,淳樸誠信,尚德務實的婦女,兢兢業業,積極進取,為推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譜寫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壯麗的精彩篇章,贏得了全縣干部群眾的好評,得到了各級組織的肯定。為了積極傳承夫妻和睦、尊老愛幼、科學教子、勤儉持家、鄰里互助、文明禮讓、睦鄰友善、守望相助的家庭美德精神,積極引導全縣廣大婦女樹立家庭美德觀念,形成良好文明家風,提升家庭文明水平。張家川縣婦聯、縣委外宣辦聯合開設《最美家庭》專欄,將多渠道、全方位對這些身邊的優秀婦女進行大力宣傳報道,引導全社會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子有方的王淑秀

“我所有的努力和付出,是在讓家人幸福安康的同時,讓這個社會更多的人幸福安康。”這就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最美家庭”主人公王淑秀的人生格言。
王淑秀一家四口,愛人是一名教師,有一雙乖巧可愛的兒女,女兒在外打工,兒子正在讀高中。他們各自用自己善良的心,自覺的行動,演繹著這個家庭最樸實無華的幸福。
王淑秀說:“我于1967年10月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從小家里人口多,家境困難,生活艱苦,正是由于這樣的環境歷練了我堅韌不拔的性格,為我今后的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王淑秀的愛人處了解到,王淑秀是一個有過多種經歷的人,由于生活的壓力,先后做過多份工作,掃過馬路、擺過地攤、撿拾過飲料瓶……,種種艱苦的工作都做過。王淑秀笑著說:“盡管當時覺得很艱苦,但現在回想起來卻很甜美,因為我的家庭因我的勤勞艱苦而幸福美滿,如果沒有我曾經艱辛的付出,也就不會有現在的幸福家庭。”幾十年來,王淑秀一貫不攀比,不追求名牌。生活上提倡節約,精打細算,對待老人,噓寒問暖、和睦相處;對待他人,堅持善良至上、誠信為本、寬以待人;對待工作,講責任。在王淑秀的長期影響下,一雙兒女也懂得了尊老愛幼、體貼關愛、知恩圖報,學會了洗衣刷碗、收拾家務。家人忙時,他們就承擔了為全家做飯的工作。

王淑秀記憶猶新地說:“記得有一次我得了重感冒臥床不起,乖巧的女兒放學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問我的病情,接著問我想吃什么飯,不久兒子也回家了,放下書包進廚房幫他姐姐做飯了,看到這一幕我禁不住落淚了,我覺得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
王淑秀說:“在我的人生中家是第一位的,和諧美滿的家庭給了我生活的意義,讓我從一個懵懂的少婦變為一個飽盡滄桑的中年婦女,在這個過程當中或多或少的有過酸甜苦辣,但現在回想起來那些事將是我人生當中的一些小插曲,人一生中如果沒有這些小插曲,便會覺得沒有意義。我是一個比較要強的人,不管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求完美,尤其對子女的教育。我為培養兒女好好學習,從小學開始,便給他們買了許多課外書。我從來沒有打罵過孩子,在他們受到挫折的時候,沒有責備他們,相反要支持他們;孩子犯錯,也要正確引導,讓他們從自身找原因,下次不犯同樣的錯誤;千萬不能欺騙孩子,一定要說話算話。”王淑秀雖然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竭盡全力為孩子創造條件,在這樣的家庭熏陶教育下,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縣一中。
“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愛、善,它們才是幸福的源泉。我深深地懂得這個道理,也是親身去做的,在家夫妻二人相敬如賓,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正是這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使我們這對夫妻攜手走過了家庭的坎坎坷坷,也成為人人羨慕的模范夫婦。”王淑秀深有感觸的說。
王淑秀雖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也沒有一鳴驚人的才能,但她以一顆真誠的心、點滴的事教育和感化自己的子女,讓他們健康全面發展。
這就是一個在平凡不過的小家庭,因和諧而美麗,因真情而感動,因感恩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