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縣作為全國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自然條件差、經濟十分落后的國扶縣,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這主要得益于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將教育事業發展擺在前所未有的高度,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動搖,在積極構建協調發展民族教育體系、實現和鞏固“兩基”成果、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縣教育事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一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為教育優先發展提供良好環境。縣委、縣政府堅持把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提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制定出臺了《張家川縣教育事業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張家川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等教育綱領性文件,從全縣教育事業奮斗目標、經費投入、措施保障、教育質量等方面做了全面、詳實的規劃,形成了由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縣級領導包鄉包校分片抓的工作格局。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教育資金投入逐年加大,投資11542萬元,實施了城區優質教育資源提升“8+2”工程,落實了鄉村教師生活補貼,增加班主任津貼發放標準,重獎優秀高考師生,這些舉措的實施,有力推動了全縣教育工作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截止目前,共發放獎勵資金650多萬元,涉及學生615人。
二是堅持集中和均衡協調發展,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升。按照“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鎮集中,小學向鄉鎮集中,教學點向行政村集中”的原則,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全縣現有教育資源進行了調整,教育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始終把教育項目工作作為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的著力點,完成了15個鄉鎮中心幼兒園、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邊遠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等項目建設,教育基礎設施得到完善。結合全縣教育事業發展現狀,建立完善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教師隊伍進退流轉機制、校長隊伍培養選拔流轉機制、各級各類學校考核評價機制和教育優先發展保障機制為主要內容的“五大機制”。把 “突出德育教育,突出教研教改,突出教育督導,突出教學管理” 四個突出作為提升教育教學的長效機制來抓,教育教學質量突飛猛進。2015年,高考各類本科上線663人,創歷史最好成績。
三是省市領導充分肯定張家川縣教育事業的發展。從2011年開始,張家川縣攻堅克難,以大手筆發展教育,促使教育事業步入快車道,受到了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為了進一步弘揚張家川縣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鼓勵民族教育持續重視,推進教育工作再上新臺階,省教育廳領導參加了張家川縣召開的第31個教師節暨教育工作慶祝大會,并開展了調研活動,對我縣的教育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在我縣教育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對進一步激發廣大教師生工作積極性,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全縣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