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仲卿(541~605年),天水隴西(今甘肅天水市)人,北周、隋時期著名將領。
仲卿生性粗暴,力氣過人。早年事北周,屢建戰功。隋文帝時,任石州(今山西離石)刺史,趙仲卿法令嚴酷,細微過失,也決不寬容,鞭笞官吏動輒就打200杖,人吏皆畏之,石州因此鮮有盜賊。后又轉任朔州(今山西朔縣)總管,當時塞北正興屯田,秩序混亂,一些豪強大戶乘機漁利,趙仲卿對屯田實行統一管理,非法亂紀之徒及不從者,或撻其胸背,或解衣在荊棘中倒拽,時人或稱之為“猛獸”。而因他為政嚴苛,倒使朔州年年豐收,邊戍也沒有鬧過饑荒。
突厥啟民可汗與隋朝聯姻,趙仲卿乘機挑撥突厥兄弟,使其內部分裂,互相攻擊。開皇十七年(597年),達頭可汗攻打啟民可汗,啟民可汗派使者向隋朝求援。趙仲卿率兵3000為前鋒,交戰7日,大敗達頭可汗。后有人告趙仲卿過于殘暴,但文帝念其屢建戰功,未加罪于他,且安慰道:“知公清正,為下所惡。”從此以后,趙仲卿更為驕橫。仁壽年間(601~604年),蜀王楊秀獲罪,文帝派趙仲卿前往益州(今四川成都)查辦,州縣官員被連坐者大半。文帝稱贊他能干,賞賜頗豐。
隋煬帝嗣位后,趙仲卿任兵部、工部二曹尚書。大業元年(605年)去世,時年64歲,謚號為“肅”。因趙仲卿法令嚴猛,故名列《隋書·酷吏傳》中。有子弘嗣。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