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1030~1081年),字子純,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進士及第,后行游陜西沿邊一帶,對邊境地區的軍事、地理民族等方面進行過詳細調查。
熙寧元年(1068年),王韶赴京師獻《平戎策》三篇,對當時西夏以及其他邊境民族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策略,其中便有關于秦州部分的論述!跋娜吮饶旯デ嗵,不能克,萬一克之,必并兵南向,大掠秦、渭之間”。宋神宗對他的《平戎策》很感興趣,就任命王韶為管干秦鳳經略司機宜文字。秦鳳經略司是朝廷中專門負責秦鳳(秦州、鳳州等廣大區域)地區政策研究的機構,而機宜文字則相當于機要秘書的職位。
王韶又上言:“渭源至秦州,良田不耕者萬頃,愿置市易司,頗籠商賈之利,取其贏以治田。”宋神宗聽取了他的建議,改升王韶為著作佐郎。時任宰相的王安石也支持王韶的主張,但是這個建議卻遭到當時秦州知州李師中的反對。為穩妥起見,朝廷以竇舜卿代替了王韶,同時派遣李若愚來秦州核查王韶提到的“良田不耕者萬頃”是否屬實,但實際上沒有這么多,李若愚還朝后奏王韶欺瞞朝廷。但王安石聽說竇舜卿、李若愚偏袒李師中,遂罷免了竇舜卿的秦州知州職務,以韓縝為秦州知州。韓縝遂附會說實有其事,王韶也由此遷任太子中允、秘閣校理、提舉秦州西路蕃部、兼管勾秦鳳路緣邊安撫司、兼營田市易等職。
熙寧五年至七年(1072~1074年),王韶率軍在臨洮、渭源等地擴疆開土,史稱“熙河開邊”,為北宋王朝極大地擴展了疆土。麥積山26窟里還有當時王韶部下虞侯孫贇巡游到此的題記,也可以印證這一段歷史。元豐四年(1081年),王韶病卒,時年52歲。贈金紫光祿大夫,謚曰“襄敏”。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