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紀念敬愛的毛主席誕辰131周年
心中的太陽永不落
馮沙駝
作為共和國同齡人,回顧一生經歷中,有無數人影響了我成長過程,但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偉大領袖毛主席,他深深地影響了我以及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我崇拜毛澤東,是他將自己的一生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億萬人民翻身得解放,國家走上富強之路上,他就是人們心中永恒的英雄。
我敬仰毛澤東,他將“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政治、軍事、經濟、發展等思想理論傳授給一代又一代人,使無數后來人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
在毛澤東主席誕辰131周年之際,許多往事涌上心頭,使我久久難以忘懷。
我一生最幸福的時刻是在1966年10月1日共和國國慶,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同來自全國各地到京串聯的紅衛兵一起,見到毛主席的那一瞬間。
那一年,“文化大革命”剛剛開始,我們千里迢迢奔赴北京大串聯。在北京駐地當聽到我們將要接受毛主席檢閱的消息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連續幾天,夜不能眠,輾轉翻身,浮想聯翩,期盼著這一天早日到來。
(文革中毛主席接見來京串聯的各地師生)
10月1日凌晨4點,我們就起床集合,從駐地北京展覽館整隊出發,去參加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慶祝大會。隊伍出發后,也不知走了多長時間,糊里糊涂走到了哪里,更沒有感覺到疲乏,只盼早日到天安門廣場,見到敬愛的毛主席。天亮時,隊伍在馬路上稍作休息后,上午十時左右,隊伍按序由東向西列隊向天安門廣場方向前進。當隊伍進入東長安街時,遠遠地就看見了天安門城樓,我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盼望著快一點看到毛主席。12點左右,我們11人一排的隊伍,按要求,手挽著手齊步向前,和其他隊伍一起進入雄偉壯闊的天安門廣場。當隊伍行進到天安門城樓東側華表時,遠遠看見雄偉高大的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等中央領導在向行進的隊伍人群不斷的揮手。隊伍離天安門城樓越走越近,我們心中越來越激動,不一會,就看見站在天安門城樓中央的毛主席,他紅光滿面、神采奕奕,揮動著大手,向我們致意,周總理、朱老總胸前佩戴的毛主席像章,在正午陽光的照射下從天安門城樓上向四方閃閃發出亮光,十分醒目。那一刻,我們歡呼跳躍,激動萬分,佩戴著手表的同學高聲喊道;“現在是十二點十分,我們見到了毛主席。”我們一面高呼口號,一面緩步向前,隊伍到天安門城樓下正中央,我和大家一起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腳步,睜大雙眼,目不轉睛地往城樓上眺望著領袖的風采。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飛快走過,后面的隊伍不斷向前擁來,隨隊的解放軍戰士一直在催促我們前進,但我們誰也不想就這么快離開,只能挪動著雙腿,一步一回頭,害怕失去那一生難忘的瞬間。當時,隊伍通過的時間有限,我們離城樓又有一定距離,看得也不是那么十分清晰,但身臨其境,毛主席那一刻的形象,銘心鏤骨般深深的篆刻在我的腦海中,離開了天安門廣場,很長一段時間里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那一刻的情景像電影般的在腦海中不時回放。
多少年來,回顧見到了毛主席的那一刻,我心中就充滿激情。那么難忘,那么珍貴的一刻,永遠銘記在我一生的記憶中。現在,也許還有一些人不明白,認為有那么夸張,還有人說,是對毛主席的盲目崇拜,不對!我們對毛主席的崇敬是發自內心的,是十分真誠的。如果說年輕時代的我,認為毛主席在心中是一座神圣的“神”,隨著時間的推移,毛主席在我心中是一位扭轉乾坤、改天換地、給人以巨大精神財富的“巨人”,他的功勛,永遠篆刻在中國歷史的豐碑上,他的思想,永遠是指導中國人民不斷前進的指路明燈。
湖南湘潭縣韶山沖,是毛主席的故鄉,我心中十分向往的地方。多年中,我曾經三次去過韶山,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前往韶山沖是1968年11月,當年,我是一名高中學生。“文化大革命”全國紅衛兵大串聯高潮中,我和另一個同學一起從天水出發,直奔長沙,輾轉到達離韶山沖幾公里遠的停靠站。下車后,一眼望去,群山環抱的山谷,綠茵叢生,勃勃生機,眼前是人的海洋,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都懷著崇敬的心情,來瞻仰毛主席故居。我們排著隊,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緊跟著前方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在蜿蜒的山谷中走了好長時間,轉過了不知多少彎,最后穿過一條長長的通道,終于看見了韶山沖的全貌。
(毛主席故居韶山沖)
深秋時節的韶山沖,層林盡染。毛主席故居,是一座坐南朝北,土木結構“凹”字型建筑的普通湖南民居小院,黑色的磚瓦,
黃色的土墻,和屋后巍峨起伏、綠色遍野的山峰融為一體,在藍天白云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莊重、醒目。屋前一大一小兩個池塘,水清如鏡,左右兩邊稻田、曬谷場,給人一種山水相依,綠水青山,農家耕作之地的感覺。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在這里出生,并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與少年時代,少年毛澤東曾經在這里的池塘游過泳,田里種過稻田,在故居上私塾,讀書成長。1927年1月10日,毛主席為尋求真理,離家外出求學。
進入故居,屋內毛主席父母和毛澤民、毛澤覃兩個弟弟的臥室,以及堂屋、廚房等房間,故居內陳列了大量的圖片和文物,毛主席曾經睡過的床、使用過的柜子、折衣凳、方桌和木竹凳等,再現了當年毛主席當年生活的場景。據介紹,毛主席的故居由他的祖父于清朝光緒四年(即1878年)修建,當時僅五間半茅屋,距今已有百年以上歷史。1929年,房屋被國民黨反動派沒收后,遭嚴重破壞,1950后經多次修茸,恢復了原貌。
在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韶山沖前,我特意在池塘前,以毛主席故居為背景拍照留影,作為永恒的紀念。
第二次到韶山沖,是我參加工作以后的1993年春天。又一次參觀完毛主席故居后,重點參觀了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毛澤東讀私塾舊址南岸、毛澤東開展過農民運動的舊址毛氏宗祠、毛鑒公祠、毛震公祠等。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家系統展示毛澤東主席生平事跡、思想和人格風范的紀念性專題博物館,包括生平展區、專題展區、舊址群等4個陳列室。館藏有6.3萬件文物、文獻、資料,其中毛澤東晚年生活遺物6400余件。紀念館于1964年10月1日對外開放。館名初為“韶山毛澤東同志舊居陳列館”,由郭沫若書寫,展出毛澤東青少年時代至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的文物和相關史料。1982年11月,經中共中央同意更名為“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次年4月2日由鄧小平題寫館名。1993年,為紀念毛澤東誕生100周年,陳列《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大型展覽,400多件展品、運用多種多媒體,全面的再現了毛主席從建黨、建軍、建國以來的偉大歷程和世紀功勛。走出紀念館,使人浮想聯翩。正是在毛主席正確路線的指引下,我們黨在艱難曲折的道路中尋找出了一條附合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探索出由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向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邁進的康莊大道,為今天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推動力量。毛主席的歷史功勛和他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所作出的貢獻和探索,如天地日月,誰也抹殺不了。
時隔十年后的2003年9月,我率天水市政府考察團赴湖南株洲考察城市資本運營工作結束后,專程又一次來到了韶山,再一次參觀了毛主席曾經居住過的滴水洞等有關景點后,到了韶山毛澤東廣場。
(韶山毛澤東廣場銅像)
毛澤東廣場,原名毛澤東同志銅像廣場,位于韶山核心景區的中心位置,是為紀念毛澤東100周年誕辰,經中共中央批準興建。毛主席銅像以開國大典時手執文稿的姿勢為母本,總高10.1米,朝向為東偏北。廣場總面積十萬多平方米,設瞻仰區、紀念區、集會區、休閑區四個功能區。步入廣場,入口處中軸線瞻仰大道形似中國版圖的巨形景觀石,題刻著沈鵬先生書寫的“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幾個餾金大字,大道兩旁六處對稱的小景觀石上,分別題刻著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七律·長征》、《蝶戀花·答李淑一》、《卜算子·詠梅》、《七律·到韶山》。沿著瞻仰大道進入廣場,廣場中央高高矗立著毛澤東銅像,銅像為全身站立像,重3.7噸,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著“10.1”國慶,毛澤東是新中國的締造者。銅像朝向為東偏北,背靠韶峰,面向毛澤東同志故居。毛主席身著中山裝,左胸前掛著“主席”證,文稿環于胸前,面帶微笑,正視前方,巍然挺立,再現了人民領袖毛澤東出席開國大典時的風采。
廣場上,來自全國各地瞻仰毛主席銅像的人群絡繹不絕,向毛主席像敬獻花圈的隊伍,排著長隊,有序前行。我們一行全體同志排著隊,抬著敬獻給毛主席的花圈,隨著敬獻花圈的隊伍,緩步向前,在毛主席像前肅立,以天水市人民政府考察團的名義向毛主席銅像敬獻花圈,向毛主席像三鞠躬,表達我們對毛主席深深的緬懷之情。
1999年7月的一天,我們在時任毛主席紀念堂原局長李升堂同志安排下,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到毛主席紀念堂南大廳瞻仰了毛主席的遺容,緬懷他的光輝業績。在毛主席紀念堂大廳毛主席漢白玉的坐像前,我們懷著虔誠的心情給他老人家獻上花圈,向他鞠躬致意。李升堂局長又帶領我們參觀了毛主席紀念堂二層中的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六位中共第一代領導人革命業績紀念室和電影廳。我們在一幅幅圖片和實物面前仔細觀看,在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集體領導下,中國革命和建設波瀾壯闊的一幅幅畫卷在我們面前一一展現。“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毛主席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奠基人”是歷史的真實寫照。在這里,我們不但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革命理想教育,更加激勵我們立足本職工作,獻身于偉大的時代,不辜負偉大領袖生前對我們一代人的敦敦教誨和期望。
(毛主席紀念堂漢白玉坐像)
回顧過去的工作和生活經歷,毛澤東思想對我的影響,尤其思想上、工作上、作風上貫穿于整整一生。
在我一生工作中,尤其走上領導崗位之后,毛主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一直銘記在心中,激勵著我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都要盡心盡力,全力以赴,認真負責的去做好每一項工作,盡心盡力地為老百姓多干事、干好事、干實事。毛主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告誡,如雷貫耳,時刻嗚響在在耳畔,牢記在心中,時刻提醒自己,不論在任何場合,都要守住底線,經得起誘惑,不驕不躁,高調干事,低調做人。在工作中遇到難題、挫折、問題時,毛主席“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深入實際,搞調查研究”的教誨,促使我下基層,到現場,在深入實際中去發現問題,找準突破口。當遇到重大問題,突發事件,需要慎重決策時。毛主席《實踐論》、《矛盾論》“一分為二”的唯物辯證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一刀切”、“突出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問題辦事情,分清主流和支流”的哲學思想和理論精髓,使我茅塞頓開,使決策更慎重,解決問題更符合實際。工作中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去立足當前,謀劃長遠,戰勝困難,少走彎路。
毛主席的思想不僅給我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更在具體工作方法上指明了正確方向和通達路徑。今天,我們從歷史深處走來,向美好的未來奔去。紀念毛主席,緬懷他的業績,更重要的是學習他的革命情懷和光輝思想,繼承他的革命遺志,讓毛主席帶領億萬人民創建的千秋偉業,篤志前行,破浪前進。
毛主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