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山丹訊(記者王朝霞)有著“長城露天博物館”之譽的山丹縣,加強對境內長城的保護,使歷經千年風雨滄桑的古長城風姿依舊。
山丹縣境內現存長城古遺址達98.5公里,為平行延伸的漢、明長城,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漢長城距今已2000多年,由壕溝、烽燧、列障構成。明長城距今有400多年,由黃土夯筑的墻、墩、列障構成,是迄今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夯筑長城。像這樣不同歷史年代修筑而同時并行,并至今留存較為完整的長城段在國內絕無僅有。為了加強對長城的宣傳,山丹縣于1992年在新河驛新建了長城文物陳列館,搜集各個時期的長城圖片和資料200余,征集相關文物100余件,自1998年改建開館以來,南來北往的國內外參觀者達30多萬人次。
山丹縣加強對長城的保護,專門成立了長城文館所,在沿長城的老君鄉、陳戶鄉、清泉鎮等5個鄉鎮設有長城文物保護員,嚴禁在長城兩旁人為挖掘、耕田犁地以及放牧,有效制止了人為破壞。每年還動員群眾沿長城兩邊植樹造林,減少了風沙侵蝕長城,美化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