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定西市境內先后發生了干旱、低溫冷凍、冰雹、洪澇等各種自然災害,特別是連月來持續的大旱,使農業生產遭受到較為嚴重的損失,給災區群眾生活帶來了新的困難。
去年入冬后,定西市局部地方由于降水偏少,造成春播底墑不足的問題。春播以后,局部地方更是干旱少雨,到今年5月份除岷縣外,各縣區有61個鄉鎮的農作物遭受了旱災。進入6月下旬以來,全市大范圍高溫大旱,各縣區農作物普遍遭受旱災。安定區白碌、魯家溝、石峽灣等鄉鎮,平均干土層15厘米,最厚的干土層達20厘米。有些村從1月份到現在,無一次有效降雨,出現了25年不遇的干旱。小麥、豌豆、扁豆、胡麻等夏收作物普遍受災,馬鈴薯由于高溫干旱,大部分出苗不齊,平均出苗約70%。據統計,至7月上旬,全市有86個鄉鎮108.89萬人、213.23萬畝農作物遭受旱災,其中絕收面積14.18萬畝,造成農業直接經濟損失1.42億元。
其次,定西今年還遭受了低溫冷凍災害。在4月中旬,市內遇到持續一周的大幅度降溫天氣,除岷縣外,有5縣1區的101個鄉鎮124萬人、99.62萬畝農作物遭受低溫冷凍災害,其中絕收面積7.38萬畝。造成農業直接經濟損失1.1億元。同時,全市從4月下旬以來,冰雹、洪澇災害頻繁。截至7月3日,各縣區共有55個鄉鎮354個村的7.97萬戶35.87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79.80萬畝,其中絕收15.14萬畝,毀壞耕地2.14萬畝,緊急轉移安置128人,因災死亡4人,因災倒塌房屋400間,損壞房屋5122間。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4億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1.26億元。發生在5月3日的洪澇、冰雹災害,使安定、隴西、臨洮、渭源4縣區同時受災,安定區石泉鄉、李家堡鎮的5個村發生了多處山體滑坡災情,群眾居住區山體出現裂縫,部分房屋倒塌損壞;臨洮縣窯店、康家集鎮地處東峪溝、南峪溝兩岸,大面積農作物被淹沒,沿岸部分村組群眾住宅受淹,46戶群眾住房倒塌。鄉村道路、農電線路、橋梁涵洞、灌溉機井、堤壩等基礎設施也程度不同地遭到破壞。發生在7月3日的雹洪災害,使隴西縣文峰、鞏昌、首陽、永吉等4個鄉鎮32個村的37188人、2.77萬畝農作物遭受洪澇風雹災,其中0.48萬畝作物絕收,因災倒塌民房156間,損壞民房609間,企業廠房等進水受損。據統計,全市因干旱、低溫冷凍、冰雹、洪澇等4種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3.87億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3.78億元。
災情發生后,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省政府有關領導、省民政廳救災工作組以及市上領導深入各縣區重災區慰問受災群眾,指導開展救災工作。各縣區及時發放救災面粉,搭建救災帳篷,安置重災戶,重點對部分遭受新災的重災民生活及時給予了救助。全市共安排下撥救災資金638萬元,發放救災面粉2174噸,發放應急生活救助現金34萬元,安排救助災民困難戶6.49萬戶27.37萬人,保證了災區重災、特困災民的基本生活。同時組織災區群眾和有關行業及時修復了道路、橋涵和供電等基礎設施,維護了災區群眾生產生活秩序,確保了救災應急工作有效落實。
定西市采取了多方面的生產自救措施,但由于部分群眾生活基礎差、家底薄,抵御災害的能力弱,特別是因災造成大面積農作物欠收,使一部分特困家庭的生活將面臨很大困難。市縣區財政困難,無力投入更多的救災資金,希望省上投入救災資金,給予幫助支持,以解決災區困難群眾夏收后至冬令前的生活困難。本報記者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