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家門口沸騰的劈山修路場面,隴西縣云田鎮杜家門村村支書欒鳳鵬心中百感交集。“這路要是早些修牞我原本好好的腿,也不會變成現在這樣,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
去年11月28日,欒鳳鵬早早爬起來,往福田鎮販黨參等藥材。剛出村,他就從“三馬子”上摔了下來。“不是不小心,實在是村里村外的路太糟糕了。”他的盆骨摔碎了,到現在花了1萬多元,還沒好。
長期以來,就因為沒條像樣的路,杜家門村被兩個馬蹄一樣的山溝“鎖”在了大山深處。要走出大山,得沿著山梁繞兩個大彎,一逢雨雪,干脆沒轍,村里的人出不去,村外的人進不來。
路更“鎖”住了杜家門人的夢想。這兩年,窮怕了的村民想致富,可種的藥材、洋芋干著急運不出去,欒鳳鵬就是販藥途中,腿摔壞了。
也不是杜家門村人不想修路,大家投工投勞的熱情似火,可工程量實在太大。年年修,年年沒路。
現在,縣交通局將挖掘機、裝載機開進了杜家門村,聽著機器的轟鳴聲,看著劈山挖土的壯觀景象,欒鳳鵬對記者說:“有了路,我們的生活有盼頭了。”
欒鳳鵬的憧憬,在宏偉鄉齊家村村支書田自文的眼中,已變成了現實。
過去,宏偉鄉離縣城道路偏遠,山大溝深,在人們的心中,一點也不“宏偉”。從宏偉鄉政府到縣城,得繞道通安驛鎮,路上的土一尺厚。早上出發,晚上方能進城,專門穿的新衣服也被路上的土弄得灰頭灰臉的。當地民謠說,“進了宏偉山,兩眼淚不干,回頭看險路,不想走二回。”
去年,寬闊的鄉間公路修進了宏偉鄉,宏偉鄉變了。宏偉鄉地處隴西、通渭、安定3縣區10鄉鎮交界地,集市本來就大。路一通,火了。以前是少量的“三馬子”拉貨,現在,8噸的“康明斯”呼呼往里開,外面拉來的“小百貨”品種多了,也有批發了,四鄰八鄉的人們感到實惠了,到宏偉鄉做買賣的人更多了。人們戲言,現在一逢集,宏偉鄉喝醉酒的人比鄰近鄉趕集的人都多。
洋芋、藥材、扁豆等農產品也能運銷出去了。以前因為路,“賣難”是最大的心病。現在運輸方便了,村民也敢放膽種了。鄉上洋芋面積比去年增加了5000多畝。
田自文說,他家今年的洋芋種了11畝,比去年多種了四五畝,賣了個好價錢。“人家都說洋芋花開賽牡丹,村里人這才品到了其中味。”
講到得意處,他將民謠一改編,唱了起來,現在是“進了宏偉山,道路平坦坦,天塹變通途,群眾笑開顏。”
聽到他的歌聲,隴西縣交通局局長王鴻遠笑了。他對記者說,“明年到宏偉的路還要鋪上油面呢。”
王鴻遠介紹說,隴西縣北部山區6個鄉鎮,人口接近全縣一半,前些年卻沒有一條上等級的公路。宏偉、權家灣、渭陽3鄉鎮,都不能正常通班車。近幾年來,縣上千方百計籌措資金,連接縣鄉公路,改造鄉村道路。路寬了,平了,直了,搭起了一座座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橋梁。目前,以縣城為中心,全縣17個鄉鎮實現了“一小時經濟圈”。鄉鎮通班車率達到100%,行政村通車率達到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