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定西市十大新聞
一、定西市制定出臺“1+16+5”精準脫貧方案
甘肅是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而定西又是甘肅扶貧攻堅的主戰場。為打好扶貧攻堅戰,定西市立足當地貧困現狀,在分析貧困原因、總結典型經驗和廣泛征集扶貧建議和意見的基礎上,對接省有關規定,制定了《關于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和16個專項配套實施方案、5個保障性文件,形成了“1+16+5”的精準脫貧方案,成為定西市干部群眾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任務書、作戰圖和時間表。根據《方案》,到2015年,定西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854元以上,2016年將達到6615元以上,2017年達到7475元以上;到2017年,全市農村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到3700元以上,減少國家扶貧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62.67萬人,農村貧困面下降到8%以下。
二、“三西”扶貧開發現場會議在定西市召開
2015年9月18日,“三西”扶貧開發現場會議在定西市召開。會議深入學習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扶貧開發的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的系列重要講話,系統回顧了“三西”地區扶貧開發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分析了面臨的形勢任務,對下一步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深入定西市安定區調研扶貧工作并出席會議。會議指出,“三西”扶貧開發的生動實踐為全國扶貧開發樹立了典范、做出了貢獻,也為全世界高原干旱地帶的生存發展探索了路子、積累了經驗。當前我國扶貧開發進入攻堅階段,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扶貧工作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深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不斷推進改革創新,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堅定不移地將扶貧開發推向深入。
三、引洮工程一期正式運行二期開工建設
2015年8月6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運行暨二期工程開工建設動員大會在定西市隆重舉行,全省人民期盼了半個多世紀的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運行,總投資74.5億元的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定西是引洮一期工程最大的受益區,受益人口占一期工程全部受益人口的75%,全市已有100多萬城鄉居民喝上了甘甜純凈的洮河水,16萬畝田間配套工程也具備了灌溉條件。引洮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在定西人民心目中樹立的一座豐碑,也是定西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四、定西成立馬鈴薯主食產業開發和牧草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
2015年12月17日,定西市馬鈴薯主食產業開發聯盟和牧草產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成立,標志著以“定西土豆”為代表的馬鈴薯產業和以“定西牧草”為代表的草牧業兩大優勢特色產業步入由中低端發展向中高端轉型升級的新階段。經過多年的發展,定西市的馬鈴薯和牧草產業在全省現代農業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和推動作用。這兩個優勢特色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也將有效推進定西市脫貧攻堅進程,提升當地農牧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對促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定西市災后重建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
2015年8月11日,岷縣漳縣6.6級地震災后重建省內異地安置的1690戶7000多名群眾,開始陸續搬遷入住白銀市靖遠縣北灣鎮安置點,生產生活條件從此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岷漳地震災后重建兩年多來,災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98%的災后重建項目和投資,基本實現了“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同時,“5·10”岷縣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災后重建任務全面完成,共實施重建項目293個,完成投資21.7億元。“7·22”岷縣漳縣6.6級地震災后重建中,實施重建項目1431個,完成投資116.6億元。“4·15”臨洮地震災后重建已建成住房、學校等項目18個,完成投資5800元,占規劃投資的80%。
六、定西市基層黨建及黨風廉政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15年11月9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偉平,省委副書記歐陽堅率團在定西市觀摩了基層黨組織保障精準扶貧工作。一年來,定西市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堅持“抓兩頭、帶中間”全面推進黨的建設,通過積極培育創建黨建示范點、整頓提升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組織實施“優秀能人入黨”和“黨員致富能力培養”工程,創新實施“黨員能人組團帶動型、黨員責任區幫帶型、黨員先行承包帶動型”、“支部+”、“三建立兩帶動”等扶貧模式,使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村黨支部書記的引領帶動作用明顯增強。隴西探索實踐的鄉村干部“駐村代辦、強基為民”工程榮獲第三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優秀案例。同時,定西市委認真貫徹中央、中紀委和省委、省紀委部署要求,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以“零容忍”態度嚴懲腐敗、嚴抓作風、嚴管干部,全市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明顯好轉。
七、定西市加快隴中特色文化大市建設步伐
2015年,定西市搶抓我省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和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機遇,依托馬家窯文化、李氏文化、通渭書畫等特色文化資源,渭河源大景區、貴清山、遮陽山等自然資源,榜羅會議、岷州會議紀念館等紅色資源,積極謀劃實施了定西絲綢之路文化傳播園、隴西文化旅游創意園、臨洮馬家窯文化產業園、臥龍灣休閑水鎮等重點文化項目,加快隴中特色文化大市建設,逐步形成以產業園區和重點項目為龍頭的文化產業發展布局。其中,一年內連續舉辦了“美麗新絲路翰墨定西行”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第五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中國·通渭國際書畫藝術節暨全國農民書畫作品展,“絲綢之路·絢麗甘肅”第九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覽等3個全國性展覽,在省內外文藝界引起了極大關注,并獲得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通渭“悅心國際書畫村”獲得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建設創新獎。2015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6.37億元,同比增長43.47%;機構數達到530家,從業人數12048人。
八、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戶定西市
2015年,定西市按照省委、省政府“3341”項目工程總體部署,把項目建設作為扶貧攻堅的重要抓手、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深入開展“千億元大招商”活動,成功引進央企新興際華、華能、中國醫藥總公司和全國知名企業億聯、天士力、史丹利等集團來定西市投資興業,項目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一年來,全市招商引資項目369項,到位資金450.02億元,同比增長16.6%。其中,定西市把交通突破行動作為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先手棋”,加快構建便捷、安全、經濟、高效的立體化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支撐和推動全市脫貧致富奔小康進程。2015年,全市完成農村道路建設4300多公里,蘭渝鐵路、寶蘭客專、臨渭高速路建設加快推進,馬云二級公路建成通車,渭武高速定西段開工建設,縣區之間實現二級以上公路連接,所有鄉鎮通瀝青(水泥)路。
九、定西市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
2015年,定西市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6大類60項285個改革事項,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務。臨洮縣中小城市綜合改革等5項全國試點、行政綜合執法改革等8項全省試點和依法治訪改革等15項問題倒逼改革穩步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隴西縣敲響西北五省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第一槌。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36項。全面推進“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新登記市場主體1.7萬戶。創新實施互助資金擔保增信,推廣“合作社+銀行+農戶”和“互助資金協會+銀行+農戶”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村發展融資難等問題。“三張清單一張網”全面建成,市縣政府部門權責清單、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扶貧清單和便民服務事項已向社會公布,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建成運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啟動實施。
十、中央媒體聚焦定西精準扶貧
2015年,定西市奏響精準脫貧最強音。全市財政投入扶貧資金151億元,建成農村公路4430公里,建制村通暢率93%,實施了16.3萬人的飲水安全工程,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2萬戶,易地扶貧搬遷8000戶4萬人,自然村動力電覆蓋率達96%,全年有17.72萬貧困人口脫貧,引起了全國媒體的廣泛關注。其中,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甘肅:把貸來的錢用在刀刃上》為題報道臨洮縣探索推行金融資金助推精準扶貧的經驗;《朝聞天下》欄目以《甘肅精準扶貧調查·脫貧三問》為題報道了通渭縣多措并舉降低貸款風險的經驗做法;“新聞直播間”以《三西扶貧紀事》為題報道通渭縣赤砂村“扶貧先扶觀念、致富先植信心”的精準扶貧工作經驗;《生活早參考》播出了《兒媳婦要當家》的故事。《人民日報》刊登了《甘肅省建立大數據平臺鎖定417萬貧困群眾當精準扶貧遇到“互聯網+”》的深度報道,對渭源縣大數據平臺建設的典型經驗作了介紹。《經濟日報》發表的《渭源探索扶貧新模式》《甘肅渭源:專項扶貧款貸助農致富》引人注目。《半月談》雜志在2015年第21期刊登了《扶貧苦地漸成投資熱土》一文,對臨洮縣的精準扶貧模式進行了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