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學習深刻理解黨的方針政策
扎實推進甘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甘肅省委副書記王憲魁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要加深理解,準確把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確保新農村建設順利推進。一是對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的認識和理解。對我省來說,在新農村建設的起步階段,尤其要把發展生產作為第一位的任務,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根本目的。不能把新農村建設片面理解為新村莊建設;不能照搬照抄,盲目攀比;克服急躁情緒和“等、靠、要”思想。防止新農村建設“上熱下冷”,變味走樣,犯“過幾年再反思總結教訓”的錯誤。二是對“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認識和理解。我省工業化水平比較低,工業以能源、原材料為主,結構性矛盾突出,產業鏈條短,同農業的關聯度不大。城鎮化進程緩慢,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普遍較弱。實施“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關鍵是從實際出發,在“促”和“帶”的“結合”上下功夫。三是對“多予、少取、放活”的認識和理解。“多予”和“少取”,不可能包攬和解決所有問題,也不可能代替農村自身發展。從我省情況看,在“多予”上,地方財力捉襟見肘,短期內難以做到大幅度增加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在“少取”上,“三減免”的惠農政策使農民減輕了負擔,但農民得到的實惠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抵消。應當立足實際,在“放活”上下功夫,加快農村綜合改革,破除影響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激發農村發展的內在動力。四是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主導產業的認識和理解。要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在加大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投入的同時,注重發展投資少、見效快、與地方財力和農民增收直接相關的主導產業,使二者相得益彰。相對來說,我省人多、地少、錢缺。我們既要解決“錢進去”的問題,增加公共財政投入,加強金融機構對農村的支持和服務,激活民間資本,從多方面增加對基礎設施和主導產業發展的投入,又要解決“人出來”的問題,加快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促進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通過主導產業的拉動,促進農民增收。五是對發揮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作用的認識和理解。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是一種互為補充、有機結合的關系,應注意把兩方面的積極性都發揮好。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應注意通過“三抓”,更好地服務農民這個主體。抓“田間地頭”,就是做好優勢產業、特色經濟這篇文章。抓“人頭”,就是研究干部的思維方式、提高干部的思想水平,特別是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抓“市場端頭”,就是研究市場供求關系,合理確定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為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為農民這一主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