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的有益探索
省委選派機關優秀黨員干部到農村工作 任職三年完成建強村級班子等五項目標任務
本報蘭州12月24日訊 省委近日發出通知,從省、市、縣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選派一批優秀黨員干部到后進村和貧困村擔任黨支部書記。這是省委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的重大舉措,也是改進機關作風、培養鍛煉干部的重要途徑。按照省委的要求,全省各級黨委和各選派單位高度重視,迅速安排部署,符合條件的黨員干部積極響應,踴躍報名,選派工作全面啟動。
全面推進甘肅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農村和諧社會,重點和難點在于后進村和貧困村。制約后進村和貧困村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不夠好,帶領群眾致富共富的能力不夠強。選好配強黨支部書記,成為加強后進村和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關鍵。這次選派工作的首要特點就是要選派優秀干部,確保能夠擔負起加強組織、振興一方的重任。
選派范圍主要是省、市、縣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省屬國有大中型企業。條件是處級優秀黨員干部或處科級黨員后備干部;企事業單位中相當于上述條件或具有初級以上職稱的優秀黨員干部及后備黨員干部;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3年以上工作經歷,年齡40歲以下,身體健康;熟悉農村情況,熱愛農村工作,事業心強,能力素質好,近3年考核稱職以上。首批選派干部1500名左右,重點從機關選派。
為了徹底改變后進村和貧困村的面貌,使黨員干部在農村工作中得到實實在在的鍛煉,防止走過場、流于形式,省委在充分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確定選派干部任職時間一定三年,避免了短期效應。并且擔任實職,負有明確、具體的工作責任,有助于沉下身子干實事。據了解,每個村派駐2名干部,省、市、縣三級的選派干部與縣鄉干部混合編組。
省委對選派干部,提出了五項目標任務:建強村級班子、帶好黨員隊伍、理清發展思路、解決突出問題、建設和諧農村。三項硬性指標:一是建強村級班子的同時,重點要培養出能夠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和書記后備人選。二是任期內使全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于本縣市區平均水平,綜合考核排序在本鄉鎮逐年有所上升。三是任期內使本村集體積累達到5萬元以上。
為了有效解決干部“不愿意下”和“下去干不成事”的問題,省委對選派干部的工作條件和待遇,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將選派工作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與對口幫扶、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等結合進行。涉農項目優先向選派干部所在村傾斜。選派干部不增加基層和農民負擔,一律吃住在村。選派干部在農村工作期間,原單位政治、生活、福利待遇不變,正常的晉職晉級、職稱評定等不受影響;選派干部到村任職期間,按省內出差補助標準執行;享受省上規定的鄉鎮工作人員崗位津貼。同時,執行工作所在縣市區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準;年終考核優秀的,不占派出單位指標。
為了通過選派干部這“一根針”,帶動上下各部門整合資源,形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千條線”,省委要求,選派工作要納入各級黨委、各選派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年度考核之中。同時,選派工作要與對口幫扶更好地結合起來,選派干部的目標任務也是派出單位的目標任務,不脫貧不脫鉤,工作不達標不脫鉤,以求有效解決后進村和貧困村的問題。派出單位要以選派干部為紐帶,積極履行在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職能和社會責任,全方位、全過程支持下派干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