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過后現彩虹
甘肅省抗擊雪凍災害恢復農業生產綜述
雪凍災害歷史罕見
榆中縣定遠鎮歇駕咀村農民蔣生新,這兩天正忙著給日光溫室大棚育辣椒苗。今年1月中旬以來的大雪低溫天氣,將他家兩座大棚里正處在盛果期的黃瓜全部凍死,損失兩萬多元。
“沒想到會有這么嚴重的凍害!”2月20日下午,蔣生新帶記者鉆進新改種的辣椒大棚,指著綠油油的辣椒小苗,他說,今年的收成全指望這些辣椒了。
榆中縣是全省重要的反季節日光溫室大棚蔬菜基地之一。今年的雪凍災害,是榆中1992年發展設施農業以來受凍害最嚴重的一年,全縣1.4萬畝日光溫室大棚蔬菜和花卉不同程度受災,其中受災8成以上的大棚達4243畝,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500多萬元。
記者從省農牧廳獲悉,今年1月中旬開始,我省持續達半個多月的大范圍強降雪、強降溫天氣,是近60年來罕見的。此次雪災共造成全省174.7萬畝農作物受災,成災面積達157.2萬畝。其中設施瓜菜受災面積39.9萬畝,成災36萬畝,有16萬畝基本絕收。全省日光溫室受損5506座,倒塌1334座,塑料大棚受損1.21萬座;冬油菜受災83.5萬畝,露地蔬菜受災35萬畝。共倒塌牲畜圈舍16.2萬平方米,飼草料損失6.4萬噸,死亡畜禽31.7萬頭(只)。災害共造成農牧漁業直接經濟損失達18.5億元。
另據省水利廳調查,全省有9580公里的農村供水管道被凍裂,致使253萬群眾吃水遇到困難;部分水庫控制設施失靈,河流防洪堤岸遭受冰凌破壞;部分渠道凍脹毀壞,水文設施及農村供電設施受損。據統計,全省各類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達8.06億元。
全力以赴抗災自救
針對罕見的大雪和低溫凍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對防災救災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省農牧、氣象、民政等部門加強信息交流,及時發布強降雪、降溫信息,積極搞好應對防范工作。
雪凍災害發生后,省農牧廳及時啟動了《甘肅省突發農業災害應急預案》,各地派出工作組和專家指導組,深入凍害嚴重地區,調查核實災情、慰問受災群眾,指導農戶給溫室大棚加蓋草簾、秸稈、舊棚膜等覆蓋材料,棚內增設反光膜、架火爐、架設白熾燈或碘鎢燈等進行增溫補光,盡可能防止大棚內蔬菜遭受凍害。
1月30日,省政府召開會議,聽取了省農牧、財政、氣象、民政等部門關于雪凍災害情況的匯報,并緊急下達1100萬元救災資金,幫助災區開展生產自救。近期又新增500萬元救災資金,支持各地開展抗災救災工作。
2月1日,省農牧廳組織全省日光溫室專家,提出了《甘肅省設施農業生產防凍減災技術方案》。《方案》對受損溫室修復、增溫保溫、受凍蔬菜田間管理、設施果樹管理及改種補種等提出了詳細的應對措施。各地結合實際,制定防凍減災技術辦法,并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宣傳單、墻報等形式,對受災農戶進行宣傳,使受災農民心中有數,應對有方。
2月4日以來,全省天氣逐漸轉暖,全省災情基本穩定。隨著氣溫回升,受凍較輕的溫室大棚蔬菜開始緩慢生長。對受凍較重的大棚,農民正在搶時育苗、中耕松土,準備種子、化肥、棚膜等生產資料,為改種做準備。不少農民搶抓農時,已將提前育好的苗栽植到大棚。目前全省抗災救災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之中。
恢復生產促進增收
2月20日中午,歇駕咀村農民蔣宜彥夫妻倆在自家的花卉大棚里打邊花,他家大棚里的康乃馨也遭受嚴重凍害。“凍壞一茬損失了4000多元。多虧農技人員指導,保溫措施搞得好,花的根部沒有被凍壞,今后幾個月還會有一些收成。”
歇駕咀村是榆中縣日光溫室大棚最集中的區域,全村連片種植的250座大棚,有98座棚受凍絕收,其他大棚不同程度受災,農民損失巨大。“有各級政府幫助和支持,我們恢復生產的信心很大。”村民們告訴記者,政府在春節前就給他們每戶發放了50元到300元的育苗補助資金,幫助他們盡快恢復生產。
榆中縣發動全體干部幫助群眾抗災自救、恢復生產,對受災嚴重的4243畝蔬菜大棚進行及時清理棚室,整理地塊,增加溫室內溫度,提高地溫,進行育苗補種工作;對受凍稍輕一些的溫室大棚內植株已萎蔫死亡的,及時清理死亡秧苗,進行育苗補種。截至目前已進行補種和育苗種植面積5850畝。
從全省看,此次雪凍災害受災重、范圍廣、農戶損失嚴重,災后恢復生產任務十分繁重。省上提出,各地要早準備、早謀劃、早安排,采取中央和地方政府補一些、農民籌一些的辦法,多方籌資進行扶持,千方百計調動廣大受災農戶恢復生產的積極性,確保災后重建工作順利進行。
根據省上安排,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各地要加大設施農業的恢復性生產,搞好冬油菜田間管理。針對受災情況、苗情長勢和生產特點,有針對性的加強肥水管理,落實抗災救災措施和技術方案,促進苗情轉化升級。對基本絕收、恢復無望的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及時進行翻耕,組織調運棚膜、化肥、種子等生產資料,選擇防寒條件好的溫室進行統一育苗,積極進行補種和改種。
為恢復生產保障供應,省農牧廳會同各地各部門,加強農產品市場供求和價格監測,及時發布農產品供求信息,保障“綠色通道”暢通,促進鮮活農產品運銷。組織和動員營銷大戶和定點批發市場,積極組織貨源,搞好產銷銜接,以保證農產品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保持穩定。
天水、隴南氣候相對溫暖,適宜發展冬春季大棚和露地蔬菜生產。省上動員兩市組織人員,深入調研,在摸清災后現有生產和供應能力的基礎上,千方百計恢復和擴大早春(2-4月)蔬菜生產,確保全省早春蔬菜生產供給,力爭使兩市擴大早春蔬菜生產面積15萬畝,增加生產能力20萬噸,基本可以彌補省內因災損失的產量,滿足市場需求。
各地還通過增設畜禽棚圈保溫設施,積極調運貯備飼草料,加強牲畜補飼,確保畜禽安全越冬,最大限度減少因雪凍災害造成仔畜和母畜的死亡。目前全省已建立抗災保畜基地165萬畝,應急飼草料儲備能力8000多萬公斤。購買和發放應急飼草料120萬公斤,草簾、棚膜等保暖物資4萬多平方米。利用國家退牧還草項目有關資金購買飼草料4254萬公斤,對受困牲畜進行應急補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