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甘肅省有關人士解讀首個區域性循環經濟總體規劃認為《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對于促進甘肅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循環經濟發展處處長郭啟民介紹說,早在2007年,甘肅省就被列入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省份。200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又組織專家論證了由甘肅省編制的《甘肅省循環經濟試點實施方案》。郭啟民認為,此次甘肅省獲批全國首個區域循環經濟總體規劃,是國務院重視、甘肅省資源稟賦和自身發展需要以及多個部門共同支持下實現的結果。
甘肅省產業結構“兩高一資”特征明顯,發展循環經濟十分迫切。200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曾指出,國家把甘肅列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省,希望甘肅省能夠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先行一步,總結一些經驗,探索一條資源能源大省和污染大省發展循環經濟的示范路子。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協同有關部委,支持甘肅的循環經濟發展,在資金、政策、技術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
根據《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一批重點項目和支撐技術將得到重點支持。本報從甘肅省政府獲悉,《總體規劃》將包括10條支持甘肅省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72大類2133億元的投資項目,將打造16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培育110戶骨干企業,提升36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建成7大循環經濟基地。規劃全文將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
甘肅省原省長徐守盛在甘肅省政府第44次常務會議上表示,《總體規劃》的實施,對于促進甘肅省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既是國家著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促進節能減排、扎實應對國際氣候變化的重要行動,也體現了國務院對甘肅省發展循環經濟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對甘肅省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
“《總體規劃》的實施,標志著甘肅從此有了一個覆蓋全省的‘大牌子’;明確給予10條含金量較高的支持政策,標志著甘肅有了覆蓋全省的‘大政策’;明確列入72大類、2133億元的投資項目,標志著甘肅將拿到一批‘大項目’。”甘肅省副省長石軍如此評論。
甘肅省環保廳廳長馮杰向記者表示,甘肅省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選擇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基礎設施和生態保護三類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共計72個。初步估算,到2015年末,這些項目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節能1084萬噸標煤,節水約13億噸,減排氣態污染物8萬噸,減排BOD等廢水污染物約38萬噸。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經濟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人文地理研究所所長陳興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總體規劃》獲批,對甘肅來講是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這是符合甘肅目前實際發展的唯一出路和選擇。
“對全國來講,這是國家推動循環經濟發展速度和進程的一次機遇,在全國具有示范意義!标惻d鵬說。
“意義重大。”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體改所循環經濟研究室主任楊春平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甘肅是我國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省,規劃的出臺能夠促進甘肅省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使其走出一條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的道路。
楊春平同時表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振興甘肅老工業基地的有效手段,規劃的有效實施無疑可以改善甘肅脆弱的生態環境,使其嚴重缺水、沙漠化嚴重的局面有所緩解。
“可以說,甘肅發展循環經濟規劃的出臺,是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地方具體工作的重大舉措!辈糠謪⑴c此規劃方案修改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研究員周宏春則認為,此次規劃的出臺說明西部地區也十分適合搞循環經濟。“這是國家讓科學發展觀落地的一個實例,同時也可以看做是國家繼續支持西部大開發的一個實際行動。”
周宏春表示,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經濟增長方式能耗高,是一種線性增長模式。相比之下,循環經濟的核心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按“物質代謝”或“共生”關系延伸產業鏈,以“資源-產品-廢棄-再生資源”為表現形式,是一種集約化的增長模式。用新的理念規劃循環經濟發展,盡可能將廢物轉化為原料而不是終端處置,建立“能源-環境”一體化系統,盡可能循環利用各個環節的物質,實現集約化增長!按舜我巹澖Y合甘肅實際,讓國家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的政策目標有了具體實施的載體。”(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童海華 馮潔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