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在近鄰朝鮮演出,傳播友誼之花。
30年后,這部經典舞劇再次登上朝鮮的舞臺,花雨綻放,頌歌飛揚,友誼更深。
為紀念經典舞劇《絲路花雨》訪朝演出30周年、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簽訂50周年,根據中朝兩國政府文化交流計劃,受文化部派遣,甘肅省歌舞劇院《絲路花雨》劇組一行80人,于今年7月7日至7月16日在朝鮮進行了友好訪問演出。
這是自2008年新版《絲路花雨》推出后,全劇第一次踏上異國舞臺。在為期10天的訪演中,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先后在平壤和黃海北道首府沙里院進行了6場演出,場場觀眾爆滿,訪問演出圓滿順利。
烽火劇院,花雨繽紛綻放
舞劇《絲路花雨》早在1981年6月1日至7月5日,在朝鮮平壤、清津、咸興、元山、新義州5個城市巡回演出23場。演出期間,金日成主席親切接見了劇組全體演員并觀看演出。
時隔30年后,舞劇《絲路花雨》在平壤烽火劇院連演4場,受到觀眾熱烈歡迎。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文化相安東春、中國駐朝鮮大使劉洪才等觀看了演出。
“舞劇藝術自身的魅力感染了觀眾,中朝兩國人民深厚的傳統友誼,使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演出團團長、省文化廳副廳長張明在回顧此次訪演活動時說。
在此次訪演陣容中,有6位演職人員見證過30年前來朝鮮演出時的場景,周嘉明是其中之一。“當年,我28歲,是一名舞蹈演員;今年,我58歲,還是一名舞蹈演員。30年過去了,《絲路花雨》的主題沒有變,中朝友誼更深了。”周嘉明說他是幸運者,兩代朝鮮最高領導人都接見了大家,這是對中國文化藝術的肯定。
索晶星是劇組中的“90”后演員,此次他飾演劇中的三號角色、波斯商人伊努斯。“伊努斯是劇中的一位友誼使者,我們在這里演出,本身也是傳播中朝友誼的使者。”作為劇組中的新成員,他說自己無比驕傲和自豪。
謝幕15次,觀眾遲遲不愿離開
在平壤演出4場后,劇組按計劃轉入距平壤180公里的黃海北道首府沙里院。
7月14日,大雨傾盆,但這并未阻擋觀眾前來觀看演出的熱情。劇場剛一放行,觀眾蜂擁而入。不一會兒,整個劇場被塞得滿滿當當,不光加了椅子,大多數座椅上都坐了兩個人,就連通道也被擠得嚴嚴實實,僅能容納900多人的劇場擠進了近1500多人。
臺上演員盡情表演,臺下觀眾如醉如癡。盡管國度不同,語言不通,但藝術是無國界的。演出結束時,觀眾全體起立,鼓掌。演員們把鮮花拋向了熱情的觀眾,但觀眾又將鮮花拋給臺上的演員。謝幕1次、2次……15次,緩緩合上的大幕因為一次次激情震耳的掌聲被拉開……觀眾久久不愿離開。看著字幕上演員的名字,臺下觀眾用中文齊喊“朱晗”、“汪子涵”、“趙喬”的名字,她們都是劇中的主角。演員們被觀眾的熱情深深打動,眼眶不禁濕潤。
演出結束后,朝方負責宣傳的金局長握住訪演團藝術總監、甘肅省歌舞劇院院長陸金龍的手,久久不愿松開。
萬壽臺劇院,榮譽的殿堂
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原計劃在朝訪演5場。7月14日演出結束,按原定計劃劇組拆臺、裝運道具,返回平壤已是深夜11時。此時,劇組接到朝方提出在平壤萬壽臺藝術劇院加演一場的邀請。7月15日凌晨1時,演員接到通知,整裝待發;凌晨2時,舞美人員赴劇場裝臺;凌晨5時,演員接到出發通知;凌晨6時,全體演員出發,大多數人雖徹夜未眠,但激動不已,心潮澎湃……
萬壽臺藝術劇院是朝鮮領導人觀看演出最高級別的劇院。從這一刻開始,劇組在剩下不到10個小時的時間內,完成了以往至少需要三四十個小時的工作量,在此度過了緊張、難忘、激動的一天……
7月15日17時許,《絲路花雨》在平壤萬壽臺藝術劇院上演。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率朝鮮黨政軍要員在熱烈的掌聲中步入劇院。中國駐朝鮮大使劉洪才率使館全體外交官以及在朝中資機構、新聞機構和留學生代表應邀共同觀看了演出。
演出中,金正日不時熱情鼓掌。中場休息時,還向訪演團團長張明詢問了很多情況。
演出結束后,金正日起身鼓掌,祝賀中國舞劇《絲路花雨》演出成功,對演出給予高度評價。他說,《絲路花雨》訪演團此次訪朝演出正值《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簽訂50周年,意義深遠。演出非常精彩,舞臺布景、照明華麗,演員們的舞蹈動作技巧高超,表演非常感人。
舞劇《絲路花雨》在萬壽臺藝術劇院榮獲的最高禮遇,是此次訪朝演出極為難得的意外收獲,也是大家執著對待藝術的真情回報,為整個出訪活動畫上了圓滿而精彩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