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我縣降水特少、氣溫持續偏高,出現了明顯的暖冬干旱,土壤水分蒸發大,農田墑情持續下降,全縣旱情十分嚴重。一是氣溫持續偏高,土壤失墑嚴重。入冬以來,氣溫持續偏高,與歷年同期相比,2008年11月、12月均偏高0.5℃,今年1月偏高0.8℃。土壤水份蒸發量大,加重了旱情,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二是降水嚴重偏少,旱象持續加重。自去年11月份以來僅出現了2—3次小雨雪天氣過程,尤其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降水特少,12月份無有效降水,今年元月總降水僅為0.5mm,降水量分別比歷年同期偏少100%和92%。目前旱象進一步擴大蔓延,且持續加重。三是河道來水減少,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水源日趨枯竭,渭河來水量僅為1立方米/秒,是正常年景的40%左右。散渡河、清溪河、西小河三條主要河流幾乎斷流,地下水源普遍下降,山區山泉、小溪基本干涸,給川區機井灌溉和城區居民供水造成很大影響,導致山區群眾生活用水依賴于水窖集水和城區拉水。
一、受災情況
由于持續高溫干旱少雨,全縣15個鄉鎮普遍受旱,有11個鄉鎮旱情嚴重,特別是新興、安遠、大石、禮辛、謝家灣等鄉鎮旱情尤為嚴重。受災區北山區重于渭南山區,淺山區重于高山區,受災范圍廣、災情重,主要表現為:
一是農作物受災面積大,災害程度重。全縣越冬作物44.32萬畝,其中小麥35.06萬畝,冬油菜9.26萬畝。因持續干旱,已造成越冬作物受旱面積達37.76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85.2%,其中小麥28.5萬畝,油菜9.26萬畝。其中重旱面積為18.9萬畝,小麥10.8萬畝,油菜8.1萬畝,約占總受旱面積的50.05%,在我縣西北片的新興、安遠、大石、禮辛、謝家灣和東北片的金山、八里灣、西坪、大莊等鄉鎮的淺山區域旱象最為嚴重(就當前苗情看,已有8.32萬畝農作物將絕收,其中小麥5.1萬畝、油菜3.22萬畝);中度受旱面積為11.71萬畝,小麥11.1萬畝,油菜0.61萬畝,約占總受旱面積的31.01%;輕旱面積為7.15萬畝,小麥6.6 萬畝,油菜0.55萬畝,約占總受旱面積的18.94%。春播地塊缺墑面積40萬畝,其中嚴重缺墑18萬畝。冬小麥植株干葉數2—5片,植株枯干率5%。冬油菜葉片大部分干枯,單位面積內死苗率為15—20%。
二是人畜飲水困難進一步加劇。干旱導致廣大山區人畜飲水困難。目前全縣15個鄉鎮77個村1.6萬戶7.5萬人、0.8萬頭大牲畜發生飲水困難。全縣69329眼人畜飲水和病區改水水窖中蓄水少于三分之一以下的達14222眼,一部分農戶能維持1—2個月,部分農戶維持不到一個月,55107眼水窖蓄水在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間,能維持2—3個月。大石鄉沿川群眾主要靠從禮辛拉水,每擔水達1元;安遠鎮部分群眾從縣城拉水,每擔水1.2元,部分群眾還飲用苦咸水;金山、謝家灣鄉部分群眾在縣城拉水,每擔水高達1.3元。
三是灌溉工程引水不足。目前渭河流量僅為1立方米/秒,散渡河、西小河、清溪河幾乎斷流,山泉小溪均已干涸,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2米,部分機電井因水位下降無法上水,群眾不能灌溉,城區供水也日趨緊張。
二、抗旱春耕生產工作開展情況
我縣是全省較為典型的旱作農業大縣,旱地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90.7%,降水稀少,且時空分布不均。今年旱情發生早,受災面積大,農業抗旱生產形勢十分嚴峻。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及早部署,狠抓落實,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全力以赴開展抗旱生產工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新年伊始,針對旱象嚴重的情況,縣上于2月2日召開了全縣抗旱春耕生產會議,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全縣抗旱春耕生產領導小組,加強對抗旱工作的組織領導。繼全省抗旱春耕生產電視電話會議之后,縣上再次召開緊急會議,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立即啟動了抗旱生產緊急預案,從農口部門抽調100余名技術人員,深入鄉、村了解掌握受災情況,開展技術指導,鼓勵群眾增施農家肥,多施磷肥,以磷調水,動員群眾主動開展抗旱春耕生產。
二是加強越冬農作物田間管理。針對當前旱情、苗情,積極組織群眾,狠抓了打耱鎮壓,增施肥料,冬灌保墑、滅鼠、中耕除草等生產措施的落實,全縣先后打耱鎮壓田地38萬畝,追施化肥19萬畝,完成冬灌11萬畝,防治病蟲害32.5萬畝。通過各種生產措施的落實,促進苗情轉化,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三是扎實開展了春灌工作。我們堅持滴水必爭的原則,由水利部門牽頭,制訂了全縣配水計劃,組織專門力量完成擴渠清淤28條67公里,檢修提灌18處26級,檢查機井62眼,投入小噴灌機126臺,水泵28臺,為春灌打下了好的基礎。目前,新興渭濟渠、磐安新馬渠、安遠安豐渠已開始架水灌溉,完成灌溉面積4600畝。
四是想方設法解決人飲困難。把解決群眾飲水困難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縣鄉財政補助與群眾自籌相結合的辦法,籌集資金7.8萬元,組織農用車輛拉水蓄窖。僅今年元月份,全縣投入運水車輛30輛,解決了1.85萬人3050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
五是積極儲備春播物資。全縣計劃春播面積42萬畝,其中糧食作物24萬畝,經濟作物7萬畝,蔬菜11萬畝。春耕生產共需化肥量2.45萬噸,目前已備1.74萬噸(其中尿素1.21萬噸,過磷酸鈣0.19萬噸,碳銨0.14萬噸,二銨等復合復混肥0.2萬噸),占需求量的71.02%;農膜需要535噸,已備360噸,占需求量的67.3%;農藥需要536噸,已備900噸;種子需要12.3萬公斤,已備7萬公斤。
三、下一階段工作打算
下一段,我縣將認真貫徹省市抗旱春耕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全力抓好當前抗旱春耕生產工作。
(一)加強以抗旱為中心的春季農作物田間管理。目前,我縣冬小麥仍處在越冬期,針對小麥普遍受旱,苗情下降的嚴峻形勢,廣泛宣傳動員,迅速掀起以抗旱為中心的春季田間管理高潮。堅持分類指導、科學抗旱,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開展查苗情、查墑情活動,制定有針對性的技術方案,加強分類指導,因時、因地、因苗落實抗旱技術措施。針對小麥條銹病秋苗發病重,冬季偏暖病菌越冬基數高,防控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加強小麥條銹病等重大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堅持周報制度,及時發布病蟲信息,有效減輕病蟲危害。
(二)抓好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為主的旱作農業。今年,我們繼續將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作為發展旱作農業的一項革命性的措施來抓,樹立長期抗旱思想,大幅度提高我縣旱作農業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縣計劃在15個鄉鎮281個村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0萬畝。針對當前旱情比較嚴重的實際情況,要把頂凌覆膜作為一場硬仗來打,加大頂凌覆膜力度,及早抓好頂凌覆膜的各項準備工作,擴大頂凌覆膜面積。
(三)抓緊抓好以抗旱為中心的春耕備耕生產。進一步加快農資儲備,積極組織農業、畜牧、工商、質監、物價等部門集中開展 “打假護農保抗災、保春耕”活動,加強對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生產資料市場的監督檢查,嚴格控制農用生產資料價格,創造良好的生產資料市場秩序,確保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四)全力以赴抓好春灌。按照既定的配水計劃,組織群眾利用大小河流、水泉小溪、小塘壩、集雨節灌水窖,發揮機電井、提灌、小噴灌機的作用進行春灌,力求使有限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灌溉效益。
(五)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在積極實施水利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同時,鼓勵發動群眾大辦小型水利,興建小型塘壩,襯砌灌溉渠道,推廣常規節水灌溉,大力發展日光溫室及塑料大棚,配套噴滴灌設施,走工程型節水路子。
同時,我縣將靠實責任,落實措施,切實抓好森林、草場防火及春季動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