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武家河鎮武家堡村依托當地豐富的林業資源和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抓住“雞”遇,不斷盤活閑置的土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生態養殖,增厚了集體的家底子,激發了強村富民的新活力,10月底全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4.07萬元。

一、黨建引領固基礎。成立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調度村經濟發展事項,加強對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組織領導。結合村“兩委”屆中分析研判,將有能力、有技術、懂經營、善管理、發展意識強的2名“土專家”充實到村干部后備隊伍中。深入開展干部群眾教育培訓,選派1名村干部參加“全縣農村黨員示范培訓班”,依托“主題黨日+群眾說事”和“三會一課”,對黨員群眾開展農業產業技能培訓,提升致富本領。

二、發展產業增收入。武家堡村著力挖掘林下經濟發展潛力,通過爭取資金項目扶持,示范帶動村民發展養土雞產業,投入資金250萬元,建成“溜達雞”養殖基地1處、占地20畝,新建散養雞舍50余處,配套辦公用房、飼料加工車間、化糞池、沉淀池等配套設施,散養“溜達雞”5000只,雞肉口感筋道、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深受市場和消費者青睞,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5萬元以上,為發展村集體經濟開辟了新型產業模式。

三、跨村聯營蹚新路。采取跨村聯營、異地置業、經營性資產參股方式,武家堡村聯合格板峪村依托村集體項目資金和獎補資金出資建設養殖基地,利用筑巢引鳳方式,與有技術、有市場的經營主體共同合作,搭建起合作社與村集體合作共贏的“連心橋”。鼓勵動員群眾自主發展產業,充分發揮產業大戶示范帶動作用,帶動全村15戶“三類戶”務工就業,走出了一條黨建搭臺、村企抱團、群眾共贏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