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8月7日在美國五角大樓拍攝的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 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鞏陽 徐海知)美國總統特朗普20日宣布,國防部長馬蒂斯將于明年2月底去職。這位曾參加海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綽號“瘋狗”的老將突然遞上辭呈,決定離開,究竟事出何因?他的離開將給美國政壇帶來何種影響?國防部長走馬換將,誰將是下一位繼任者?
觀點不合 馬蒂斯辭職并不意外
一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從敘利亞撤軍;一日后,便上演了“總統接受國防部長辭呈”的戲劇性一幕。20日,馬蒂斯在寫給特朗普的“辭職信”中寫道“因為你有權擁有一名……想法與你更契合的國防部長,我相信現在是我卸任的時候。”據路透社報道,馬蒂斯辭職“震驚”美國的軍事盟友。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馬蒂斯離職看似令人“震驚”,實屬情理之中。“馬蒂斯履職以來,執政風格相對較為溫和……兩人在總體政策方向和具體政策問題上存在較大分歧,這是馬蒂斯最終去職的最主要原因。”
在總體政策方向層面,楊希雨認為,馬蒂斯與特朗普的價值觀和行事風格不同。特朗普在總體對外戰略上,采取了“我行我素、咄咄逼人”的策略,這與馬蒂斯的政策取向非常不同,“馬蒂斯則更像傳統意義上美國政客和軍人。”
在具體政策問題層面,馬蒂斯采取的觀點與特朗普不睦,具體措施也達不到特朗普的“硬度”要求。例如,在敘利亞問題上,馬蒂斯強調美國應該與盟國“抱團”,暗含批評特朗普從敘利亞撤軍的決定。
從敘利亞撤軍“在美國軍方、建制派看來不可思議!”楊希雨表示,“當特朗普決定從敘利亞撤軍,馬蒂斯發出反對忠告的時候,雙方的矛盾就已經攤到桌面上了。”
“特朗普是一個反建制派的人,而馬蒂斯的國防政策則相對較為溫和,更顯示出建制派的特點,所以特朗普曾經評價馬蒂斯某種程度上更像一個‘民主黨人’。與總統觀點不合拍,成為馬蒂斯在美國國家安全團隊‘待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楊希雨說。
誰來接班? 特朗普選人或有兩大標準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倪峰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很難預測未來誰來“接班”馬蒂斯。不過,從特朗普政府今年成員變動的情況看,特朗普在選人上可能秉持兩大標準:第一,他要找一個更聽話的人,特朗普是不會喜歡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共事的;第二,他要找一個更向右翼靠攏的人,因為美國國內“極化政治”傾向越來越嚴重,他更希望找一個右翼人選來支持他。
楊希雨認為,就像當初無人看好馬蒂斯會被特朗普任命為國防部長一樣,由于特朗普在選人用人方面經常“不按常理出牌”,因此很難預測新任國防部長的人選。
“離職潮”仍繼續 美內政不穩定性加劇
馬蒂斯并不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后第一位辭職的高官。中期選舉結束后,包括司法部長塞申斯、白宮辦公廳主任凱利、內政部長津克等多位政府高級官員相繼辭職,特朗普政府高官“離職潮”仍在繼續。
楊希雨表示,馬蒂斯辭職本身,不僅是政策分歧的問題,更是美國國內政治“亂象叢生”的生動體現:“通俄門”調查持續發酵、高級官員頻繁離職——執政團隊人員構成的不穩定;內外政策實施的不穩定;民主、共和兩黨黨派斗爭的不穩定……多種因素疊加在一起,美國國內政治環境的不穩定性將進一步加劇。
“特朗普政府執政團隊人員的不確定性,必然導致其政策制定、執行的不確定性”,楊希雨認為,在特朗普的余下任期里,這種不確定性將持續伴隨他的執政生涯。
倪峰認為,在特朗普政府中,馬蒂斯是一個起到平衡作用的人物,而且是為數不多的、敢于與特朗普“唱反調”的高級別官員。馬蒂斯去職可能導致特朗普政府,乃至美國政壇朝著沒有制衡的方向發展。